时政 - 中工网
 

云南鲁甸地震记者手记:心中的“余震”
//www.workercn.cn2014-08-09来源: 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更多

  中新社鲁甸8月8日电 (记者 彭大伟)太多余震了——这是记者来到震中龙头山镇两天里最大的感受。

  8日早上醒来,一同进震中增援的同事告诉我,昨天夜里又发生过两次余震,还挺“硬实”。下午2时许,记者刚吃完午饭,耳畔又响起一阵沉闷的声响。

  “三级余震,没事。”一旁的武警战士表示,已经习惯了这样频频来袭的小余震。

  然而,接下来的经历让记者真正体验到地震之后余震的可怕。

  两天没有刷牙,下午3时左右,记者来到龙头山镇龙泉中学外面,好不容易找到一家还在营业的副食店,终于可以买牙膏和牙刷。

  刚掏出钱,递给店主,霎时间天旋地转,自己仿佛被扔上了一辆时速300公里的过山车。

  “有余震的嘛,关得门(该关门)啦!”店主和记者急忙冲了出去,外面的路人大声呵斥店主“不顾死活”。

  躲过一次强烈余震,记者不死心,又往前走了数十米,找到一家开着门的洗化用品店。

  “老板娘,该关门了,您看余震多厉害。”也许是刚才余震实在太猛烈,也许是听到记者的话,总之,老板娘匆忙把牙刷扔给记者,“不要钱,赶紧走,我不开了”。

  “又震了。”晚上6时许,坐在龙泉中学门口运营商服务台打电话的记者,感到板凳、桌子和周围的世界一起摇了起来。

  就在8日晚8时许,记者在龙泉中学内为媒体提供的帐篷里坐下写这些文字时,又发生了一次余震。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能量逐渐释放,余震或将慢慢平息。而最难平复的,是人们心头的“余震”。

  余震,首先是民众失去亲人和家园后的莫大悲恸。

  龙头山镇甘家寨,在地震中顷刻间被约千万立方米的滑坡所掩埋,整个寨子几乎被夷为平地。

  采访中,多位重返甘家寨守候亲人遗体出现的当地居民说,由于田地和宅基地被毁,即使重建也不愿意再回到这个地方居住,“我们回到这里怎么活下去?”

  余震,也包括“真相暂时失联”的罗生门式困境。

  地震发生后,一则“浑水泡面”的新闻引发争议。辟谣、“反辟谣”、“反反辟谣”……真相是否随地震被深埋地下?

  来了震中后,答案似乎比预想的简单。

  8日早上7时许,龙泉中学食堂门前,一位身着红色T恤衫的志愿者指着一口砖块砌成的简易灶台和上面煮着开水的铁锅告诉记者,这便是那口煮过“浑水”的锅。

  “其实就只有地震后第一天是这样。没办法,条件太差了,后来几天就没得这个情况啦。”8日当天,这一说法从现场多位负责人那里得到了印证。

  天已暗了,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在安置点旁的桥头烧着纸钱。龙头山,伴着余震,渐渐入夜。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