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中工网
 

云南鲁甸地震:废墟上的坚强新生活
//www.workercn.cn2014-08-09来源: 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更多

  中新社昭通8月8日电 (王艳龙 张子扬 胡远航)8日,距离云南鲁甸地震已过去了6天。在大街上,在帐篷里,在倒掉的房子旁,人们反复谈论着这样的事:谁家的孩子全没了,谁家新建的3层小楼塌了,但有些好消息也在不断被谈起:一个88岁的老人在被埋了50多小时后被成功救出了,一个孕妇生下一个可爱的“地震宝宝”。

  伤痕已经刻下,但鲁甸不乏坚强,新生活已经在废墟之上开始了。

  受伤的鲁甸

  8日的震中龙头山镇,依旧让人五味杂陈。伤感无处不在:龙头山镇中心小学门口的“小”字已被震落;学校前的河畔边,一个洗衣服的妇女正望着河水发呆;其远处的废墟里,到处深藏着被眼泪浸泡过的故事。但有些时候,能遇上刚领了一盒方便面的女孩笑呵呵地露出白色牙齿;一个中年妇女在废墟上执着地刨土豆、布料等一切能得到的东西;孤独的老人面色平静地守在自家倒塌的房屋旁。

  从外表看去,鲁甸尚未完全恢复秩序。但这些画面,让人不禁想起“守望”、“坚强”、“希望”这些字眼。

  地震震不掉的东西

  作为到前方增援的记者,初次面对一片凌乱的灾区,心中难免不安,我们渴望拼凑出鲁甸过去的模样、幻想未来能有的样子。灾区是有许多东西被震掉了,但又有哪些东西顽强地站立着呢?

  在安置点、抗震救灾服务点、废墟旁或公路上,随处可见这样的景象:骑着少了轮胎盖的摩托车的当地小伙虽一脸倦容,但还在不停地帮忙运送矿泉水;给救援人员准备中饭的老大妈即便忙得不可开交,但还是会给外来人一个微笑;总是有三三两两的人正忙着把自家的废墟扒开,搬出椅子、锅或者其他还算完整的东西——人们正在为不可知的明天储备一切能用的东西。

  的确,总有一些东西是地震震不掉的。

  新生活从自立开始

  龙头山镇银厂坡,14岁的冯源涛一早就起床,和父亲冯德云一起帮奶奶搭帐篷。这个用石块堆出“SOS”求救的男孩已成为网络名人。

  尽管冯源涛家包括三间土坯房在内的为数不多的家当全毁了,但他和父亲站在自己搭建的彩条布棚子前,却很淡定,“还好人都没啥事。”

  “不能光靠国家救,自己也该救自己,”冯源涛和父亲扯正了帐篷布,准备用绳子固定。在他们身后,还有不少村民正肩挑背扛把帐篷、床、食品搬运上山。

  46岁的邵浦是龙头山镇中心卫生院的院长,其所在医院曾是龙头山镇人最为信赖的“靠山”。但这一地震,医院二层小楼几乎完全倒塌,其四位同事也不幸遇难。尽管这位年近50的汉子也忍不住为逝去的同事落泪,但他坚信,再干几年,一切都会好的。

  家园被毁了,但希望还在,爱还在,自我生长的力量也从未失去。许多人内心深处的东西正在顽强复活。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