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中工网
 

当前位置:中工网时政频道高层日志-正文
习近平的“两座山论”有了顶层设计(图)
//www.workercn.cn2015-09-12来源: 中国干部学习网
分享到:更多

  图为: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来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 仔细察看洱海边 的生态保护湿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灿烂文明的基本内涵之一。可以说生态文明就是中华文明的应有之义。《周易》里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时将“文明”解释为:“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经天纬地“意为改造自然,属物质文明;”照临四方“意为驱走愚昧,属精神文明。孟子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习近平说:“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生态文明思想,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并列,构成总体战略布局中全新的“五位一体”。十八大以后,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真正进入快车道,进入大发展时期。习近平同志坦言:“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法律制度,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制定完善生态补偿和土壤、水、大气污染防治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意见》对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系统规划和具体要求。

1 2 3 4 共4页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