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中工网
 

当前位置:中工网时政频道实时报实时新闻-正文
北平记忆:勿忘国耻,警示未来
//www.workercn.cn2015-08-25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 更多

东交民巷44号

  5 东交民巷44号——“使馆大街”曾经蒙尘

  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全长近1.6公里,东交民巷是老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静谧的东交民巷隐匿在喧嚣的北京城中,堪称一方宝地。行至东交民巷44号,一个顶部带有红色五星的西式建筑尤为显眼。100多年前,这里曾是美国大使馆的北门所在地,南门是如今的前门东大街23号。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这里又成为日军华北派遣宪兵队司令部。

  早在明清时期,东交民巷就开始承担接待外国使节来华学习、进贡、受赏的重任。后在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该区“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东交民巷因此成为“国中之国”,也被更名为“使馆大街”。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东交民巷使馆区,并将当时的美国大使馆辟为华北派遣宪兵队司令部,佐佐木、北野宪造、矢野音三郎等先后任宪兵司令部司令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副武装昂首通过东交民巷,洗刷了50年来中国武装人员不得进入东交民巷的耻辱。渐渐地,各国使馆迁离东交民巷,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也在西侧建成……东交民巷逐渐摆脱了“使馆大街”的阴影,走上了光明的道路。

  在东交民巷居住了50多年的郭阿姨感触颇深:“以前这里都是大使馆,现在全部都搬走了。我刚来的时候,这里最高的楼就只有3层,现在不一样了,楼层都变高了,楼也变新了。”郭阿姨对这条巷子感情很深,她说,虽然新的建筑很好,但旧的建筑不见了还会有些不舍,因为那些旧的建筑承载了过去的时光。

  在前门东大街23号,院内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正在成为开放的商业区,但5栋美国大使馆的旧建筑楼现在作为文物保护起来了。

    (刘雅睿 李娇 康晰 刘轶轩)

1 2 3 4 5 6 共6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 韵动天鹅湖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