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中工网
 

龙头山中“铁金刚”
//www.workercn.cn2014-08-09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 更多

  新华网云南鲁甸8月9日电(刘新 祁军 凌平)8月8日凌晨,震中龙头山镇,刚从救援现场返回营区的武警交通第三支队支队长梅书华进入灾区以来终于第一次用热水泡上了脚。微烫的水中,脚板底上的几个水泡隐隐胀疼,就着热水的刺激,他翻开笔记本,开始一条条地写下天亮后的工作安排……

  8月3日16点30分,鲁甸地震爆发。震后30分钟,梅书华开始指挥部队向震区快速机动。8个小时后,抢险部队克服重重困难,作为第一支专业救援部队抵达灾区。

  进入震区,梅书华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莽莽群山之间满目疮痍,道路被塌方和滑坡彻底阻断,救援人员和物资无法及时进入重灾区。

  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打通救援生命线!

  根据鲁甸县抗震救灾指挥中心的统一部署,支队救援官兵兵分两路,分头向震中龙头山镇和重灾区火德红镇进发。

  8月4日凌晨4时,梅书华带领7台大型装备和30余名官兵抵达火德红镇。此刻,镇里通往李家山、红石岩方向的村道垮塌严重,里面3000多名群众亟待救援。而被震塌山体阻断的牛栏江则形成一个水量超过3000万方的堰塞湖,严重威胁下游数万群众的生命安危。

  “连夜开始抢通!”顾不上歇一口气,梅书华立即带领大家投入战斗。天色微明,救援官兵已成功打通道路6公里,而一块横亘在路上的巨石挡住了官兵前进的步伐。没有炸药,无法进行爆破作业,怎么办?有着丰富道路施工和抢通经验的梅书华当机立断,现场指挥挖掘机小心地掏空巨石下方的泥土,让巨石沿着路侧的斜坡向下滑落,在清出路面后,继续向前开进……

  上午9时,救援官兵推进到李家山村,在一处废墟中,一团蠕动的黑影吸引了梅书华的目光。他带着几名官兵爬过树丛和乱石,走近后发现是一名在地上瑟瑟发抖的老太太。这名叫刘灵芝的独居老人在地震时脚掌被砸伤,在又疼又饿中度过了一夜之后,已是奄奄一息。见状后他立即和战士们把老人抬到车上,送往镇卫生院……

  经过官兵们38个小时激战,全长18公里的救援通道被顺利打通……

  牛栏江堰塞湖的排险通道成功打通后,大批救援物资和堰塞湖排险设备开始源源不断进入,而梅书华却在休整了几个小时后带着部队再次出发,目标是震中龙头山,在那里通往乐红镇和八宝村的道路仍处于断通状态,数万群众亟待救援。

  在乐红镇救援通道抢通现场,记者见到了这位上校警官,漫天的灰尘沾满了他间杂着一些白色的头发和黝黑的脸。“我们早一分钟打通这个咽喉,里面的受灾群众就能早一分钟得到救援。”沙哑的嗓音依然洪亮,丝毫让人看不出他已经在烈日下炙烤了七八个小时。

  在他的指挥下,几名战士用悬索从十几米高的崖顶降下,在山崖中间钻孔、装药,随着一声沉闷的炮声,原本壁立的山崖上出现一个缺口。梅书华介绍说,这次爆破采用的“多孔少药、多点串联、微差爆破”战法,是交通部队经过多年施工和抢险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能够精确设定药量和爆破方向,有效降低爆破冲击波,避免造成二次塌方。

  在爆破后的缺口中,几台挖掘机轰鸣着挖开炸碎的山石,一段路基逐渐成型。“再进行一次爆破作业,从山崖上抠出的通道就可以全部成型。过了这个关卡,前面的抢通作业就会顺利很多。”梅书华说。

  3个小时后,爆炸声再一次响起,沿着平整清理好的通道,这个龙头山中的“铁金刚”再次出发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