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中工网
 

当前位置:中工网时政频道高层日志-正文
习近平“2.19”讲话一周年:唱响民族复兴的时代强音
//www.workercn.cn2017-02-18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微电影《红色气质》截图

  用好创新引擎——

  优势向互联网拓展,资源向移动端汇聚

  一位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的女儿瞿独伊,满怀深情地用俄语唱起《国际歌》。这是去年“七一”前夕,新华社制作的一部微电影《红色气质》中的一个感人画面。这部微电影,被3000多家网站和客户端转载,网上浏览量突破2亿人次。

  “全媒体传播已经进入移动优先的新阶段,创新是最重要的引擎,创意是最稀缺的资源。我们的新闻报道有没有影响力,能不能传得开,靠的是创新,比的是创意。”参与《红色气质》等融媒体产品制作的新华社记者李柯勇深有感触。

  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

  从纪念建党95周年,到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从景色宜人的西子湖畔,到风光旖旎的达沃斯小镇……各大媒体亮绝活、出奇招,报网端微百花齐放,文图音视争奇斗艳,无人机航拍、VR/AR技术、人工智能等“十八般兵器”一齐上阵、竞相发力,创新传播、融合传播、全媒传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

  今年1月,人民日报社全媒体新闻大厅正式启用,与此相配套的“中央厨房”运行制度也在加紧完善。其中两项重大改革举措引人注目:一是实行采编分开,二是统筹采访力量。一“分”一“合”,采编资源盘活了,内容技术叠加了,全媒生产提速了,党报传播优势在互联网和移动端形成了新的高地。人民日报20个采编部门的109名编辑记者,按照“跨部门组建,兴趣化组合,项目制施工”原则,成立了21个融媒体工作室,实施资源嫁接,组织跨界生产,去年11月以来,为人民日报的报网端微提供融新闻产品300多篇。

  光明日报客户端的下载量去年底增加到4300多万,国内首个人工智能新闻信息服务平台“光明小明”也开始通过客户端提供服务。湖北广播电视台打造融媒体平台——“长江云”,在去年湖北发生罕见汛情时完成了8229分钟的电视直播,创作的沙画《不忘初心砥柱中流》总点击量超2亿次。

  从主题宣传到重大战役,从典型宣传到突发事件,各媒体把新闻现场变为融合报道的竞技场,“对着镜头能讲,拿起话筒能说,举起手机能拍”的全媒体记者越来越多。

  去年G20峰会期间,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共推出各类稿件2万余篇,客户端推出的视频《期盼G20,精彩浙江与你一起倒数》,短短一天点击量突破600万。西藏日报建起包括3个网站、1个政府网群、2个手机报在内的新媒体矩阵。今年,西藏日报多功能音视频演播室与藏文编辑部、新媒体中心平台、“中央厨房”建设也将全面启动。

  融合发展,关键是改革新闻生产的体制机制,再造策采编发的运行流程,激活创新创造的无限潜能。

  解放日报社进行了30多年来最大规模的改革,将全部采访力量转入新媒体产品“上海观察”,在考核制度上突出“优劳优得”导向,激活生产力,激发创造力。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在国内率先推出并实施“南方名记者培育工程”,着力培养具有新媒体采编运营能力的带头人,通过组建工作室,推出多篇有影响力的融媒体产品。

  从局部实践到顶层设计,从多点突破到整体推进,从报道创新到制度创新,各媒体闯关夺隘、换挡提速,正在向深度融合、全面转型、一体化发展的方向加速推进。

  中国国际电视台开播仪式

  讲好中国故事——

  提高中国声音“分贝”,刷新中国形象“颜值”

  2016年底,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正式开播,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国际电视台包括6个电视频道、3个海外分台、1个视频通讯社和新媒体集群。在全球建立几十个驻外记者站(分台),居国际电视媒体前列。

  “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这就需要我们密切跟踪前沿技术,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接地气加专业表达才能实现有效传播。”现场聆听了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康辉介绍,在G20杭州峰会报道中,中央电视台的视频新闻素材和提供的公共信号,被全球69个国家和地区的335家境外电视机构采用7579次,创下了外媒采用数量的新纪录。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但在国际传播中却存在“落差”,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迫切需要提升。

  人民日报首创外媒定制推送外宣方式,2016年向国际主流媒体定制推送700余篇原创作品,翻译成20多个语种,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家重要媒体落地8000多次;海外版在实现首次扩版和全球改彩的基础上,大力拓展海外合作,综合发行数量实现翻番,突破百万份;人民网加强本土化网站建设,外文原创稿件海外落地超7万条;环球时报社论被外媒转载1.6万余次。

  新华社增强对外供稿能力,2016年日均对外发稿量增加至4500条,有100多篇国际评论被西方主流媒体采用,被引用的稿件数量居五大通讯社首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遍布全球的100多家本土化整频率电台,每天用47种语言播出近3000小时节目,覆盖50多个国家的首都或主要城市约5亿人口。

  讲好故事,事半功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中国日报推出“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系列报道,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推出《这个英国小哥自拍了一段萌萌哒视频解读两会》,全网播放量超过320万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跨国采访《“一带一路”新发现》,多角度展现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的新举措、新进展,先后播出近30期节目。

  2016年,中国记协邀请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等31个国家的38个新闻代表团来华访问,展现“中国道路”的实践和成就。中国记协还接待了法国网络“大V”代表团来华交流访问,访问团成员通过新媒体平台发表见闻和体验,其中一篇视频播客点击量超过220万,在中法两国网民中引发热烈反响。

  借筒发声,借台唱戏,各大媒体充分利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以及各种国际交流场合,提高中国声音“分贝”,刷新中国形象“颜值”,加快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

  截至目前,人民日报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账号粉丝数突破3500万,粉丝数居全球报纸类媒体第一位,互动率居世界媒体首位;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账号总粉丝量超过2300万,日均互动浏览量突破2000万次;中央电视台在全球12大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运营23个官方账号,总粉丝量逾5000万,总阅读量超过192亿。

  2016年7月,人民日报社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邀请来自10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212家外国主流媒体负责人出席,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主流媒体主办的规模最大、参与国家最广、参会媒体最多、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全球媒体峰会。2016年4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承办首次在国内举办的2016亚洲广播大会,与英国广播公司、欧洲广播联盟等开启实质性交流合作。

  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这样,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责任越大,任务越重。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只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指引,牢记48字职责使命,就一定能够不负历史重托,勇立时代潮头,成为传播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的主力军,成为弘扬天地正气、凝聚社会共识的主力军,成为有效引领舆论、提升中国形象的主力军。(汪晓东 刘文波 曹树林)

1 2 共2页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