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兴学强国 风华正茂——写在南开大学建校一百周年之际

2019-10-16 04:54:01 人民日报

  百年南开园,秋日朗照,满目光明。

  中心花园内,严修与张伯苓的塑像坐拥一片绿荫,身上洒满温暖的光;马蹄湖水映照着周恩来塑像,一句“我是爱南开的”,穿越时空久久回响;还有新开湖、老校钟,映照出的,是思想潮汐的绵绵不歇,是几代中国人自力图强、兴办现代大学的光辉历程。

  10月17日,南开大学将迎来百岁华诞。

  1919年,五四运动大潮之中,国家危难之际,严修、张伯苓选择了教育救国之路,创建了南开大学。这样的肇始与发端,铸就了百年南开强烈的爱国魂、报国志。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开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南开大学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这是南开的魂。

  南开园内,每一座建筑、每一方草木都饱经岁月,记录着救亡图存、“兴学强国”的历史,织就出一幅丰厚的人文画卷。“为国家办教育,办以国家为最高目的教育”“以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为学术背景,以解决中国问题为教育目标的大学”“知中国,服务中国”等思想,鼓励一代代南开人矢志不渝,爱国奋斗。

  世纪沧桑 巍巍荡荡

  广义言之,学校则教之为人。何以为人?则第一当知爱国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

  2019年南开大学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重温老校长张伯苓1935年在开学典礼上的“爱国三问”。这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

  “是!”“爱!”“愿意!”“愿祖国繁荣富强!”4000余名新生言语铿锵。

  “建校百年来,学校在学科建设、学术发展、人才培育等方面,一以贯之地秉持鲜明的爱国主义导向,使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成为南开之魂。”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说。

  是的,爱国是南开的底色。校史馆内,一张张老照片是最好的印证——

  19世纪末,见证了甲午战败的严修和张伯苓意识到,“自强之道,端在教育”,于是,秉持“创办新教育,造就新人才”之理想,开始兴办现代学校的探索,也开启了一条南开与国家民族命运休戚与共的爱国奋斗之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南开学生将国耻“铭诸心坎”。1934年,第十八届华北运动会上,南开学生挥动旗帜,组成“毋忘国耻”“收复失地”等标语,全场几万名观众报以“狂风骤雨般的掌声”。1937年,抗日救亡运动中的南开大学,惨遭侵华日军野蛮轰炸。南开师生群情激昂,“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全面抗战爆发后,南开与清华、北大一道,书写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8年历史,创造出战时高等教育的奇迹,成为中国现代教育史和文化史的骄傲……

  走出校史馆,全国各地赶回来的校友们心潮澎湃:“南开百年的历史,是一部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历史,是一部现代教育体系锐意探索的历史,更是一部无数青年与祖国共命运的爱国历史。”

  一百年来,一批批南开青年奔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他们中,有的投笔从戎,有的到西部支教,有的投身“三农”事业,有的到街道或乡镇工作。2017年,8名南开学子参军入伍并致信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心声,总书记回信肯定:“自古以来,我国文人志士多有投笔从戎的家国情怀。抗战时期,许多南开学子就主动奔赴沙场,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爱国、奉献的精神内涵。如今,你们响应祖国召唤参军入伍,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为广大有志青年树立了新的榜样。”

  回望,是为更好地前行。站在百年的历史门槛,那些厚重的历史回声,穿越时空,在南开园回响。

  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允公”,是大公,而不是小公。“允能”,是要做到最能,要建设现代化国家

  每年金秋时节,接到南开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新生,第一眼所见便是熠熠生辉的八字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在老校长张伯苓看来,“允公”,是大公,而不是小公,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正己教人,发扬集体的爱国思想。“允能”,是要做到最能,要建设现代化国家,要有现代化的科学才能。“日新月异”,是每个人不但要能接受新事物,而且要能成为新事物的创造者;不但要能赶上新时代,而且要走在时代的前列。

  本着这样的思考,南开大学办学之初便向社会敞开大门。开办暑期学校,“改善国内教育气象”。开风气之先,设置东北研究会、经济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等直接为社会服务的系科和研究机构,“为社会谋进步,为公共谋幸福”。

  教育思想上爱国报国,办学理念上“知中国、服务中国”,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播便有了大格局——

  开国继兴,农业生产面临严重病虫害,杨石先教授响应“勇于承担国家任务”的号召,毅然放弃深耕几十年的药物化学研究,转入农药化学等国家迫切需要的领域,取得“敌百虫”等一系列重要成果。

  从1956年开始,何炳林教授主持试制离子交换树脂,为我国原子能事业发展和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作出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离子交换树脂之父”。

  改革开放新时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增设一批新专业和研究机构,形成教学与科研两个中心。

  1981年,率先在国内高校设立社会学专业班,1982年成立社会学系。

  1983年,率先与加拿大约克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创造“南开—约克模式”,为国家培养大批高层次管理人才。

  2002年,参与组建中国APEC研究院,连续多年为中国参与APEC会议提供咨询报告。

  2018年4月,成立全国首家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中心。

  2019年9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南开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历经百年所积淀的南开精神和南开品格,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渗透于南开人为学做事之中,鼓舞着南开人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

  进入新时代,“公能教育”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学校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实施特色“公能”素质教育,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为载体,把校训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实践中。

  “今日看,公、能着眼的是以德为先、能力为重的全面素质教育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曹雪涛说,“希望南开学子怀揣淑世为公的情怀,把事业发展与人生价值结合起来,把个人进步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投身于新时代爱国报国的实践中。”

1 2 共2页

编辑:王川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习近平出席中印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式会晤

  • 专题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 专题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专题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专题

    2019我和我的祖国一起走过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