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伤残老兵守陵50载:有生之年我都会陪伴烈士英灵-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安徽一伤残老兵守陵50载:有生之年我都会陪伴烈士英灵

2019-07-20 12:01:32 中国新闻网

  安徽一伤残老兵守护烈士英灵50载

  中新网合肥7月20日电 (张强 何雪峰 袁浩)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大杨乡,有一个赵集烈士陵园,这片陵园是由一位伤残退伍老兵筹资建成,50年来,这位老人风雨无阻,义务守护烈士英灵。

  这位老人名叫赵贤君,今年73岁,就是大杨乡本地人。1964年他报名参军,1966年在施工中不幸严重骨折,导致下肢残疾,被认定为一级伤残军人。1969年,赵贤君退伍返乡,偶然得知,他家屋后乱土堆里葬着淮海战役中牺牲的387名无名烈士。“一定要为这些烈士做点什么,让后人不忘历史,缅怀先烈。”赵贤君告诉记者,当时他就暗下决心。

  1970年,赵贤君在这里竖起了第一块木碑,上面是他自己手书的“烈士纪念碑”几个字。经过日晒雨淋,木碑很快朽烂。1973年,赵贤君竖起了第二块碑,其实就是一截木桩,可不久后,那截木桩也不知所踪。1987年以后,他又先后立起第三、第四块碑,均是简陋石碑。

  资料图:赵贤君在向人介绍陵园的前生今世。泗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一转眼到了2005年,赵贤君开始担心这387名烈士会湮没于历史烟尘中。他决定要让烈士们有个永久的“家”。赵贤君先请人写了一篇碑文,随后,他开始筹集资金修建烈士陵园。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赵贤君让老伴推着轮椅,甚至自己摇着轮椅挨家挨户募捐,筹集到3000元善款。他亲自到山东选石料、选碑座。选好后,他想雇车从山东拉回来,可人家一看拉的是巨型石碑,都嫌累不愿接活,他流着泪说明原委,一再哀求,终于打动了一位司机师傅。在快出山东境时,车辆被交警查了。老人老泪纵横,拿出一级伤残证说:“求你们了,让我拉回去吧,这是烈士的纪念碑呀!”交警被感动了,决定特事特办,予以放行。

  石碑拉回来后,因没有吊车,无法从车上卸下,众乡邻纷纷赶来,齐心协力将石碑立于陵园。此后,赵贤君又四处找人刻上碑文。在碑座上,他想刻上“淮海战役”四个大字,找石匠一打听,刻一个字要好几十元,可是,筹来的3000元早已所剩无几。一咬牙,他决定买回工具自己刻。由于初次使用切割刀,他的手不止一次被划破,鲜血顺着手指流下来,一直流到了石碑上。2008年,正值淮海战役胜利60周年,一块正式的纪念碑终于立了起来,英灵纪念亭和石牌坊等陵园基础设施也相继完工。

  赵贤君要让烈士的墓园有花有草,四季常青。他求助自己的战友,大家能出钱的出钱,能帮忙的帮忙。小树苗买回来后,只有小手指般粗细,乡邻帮忙种下后,树苗茁壮成长,如今这里已是郁郁葱葱。为了守护陵园,赵贤君不让任何人在烈士墓园里放羊放牛,也不允许有人从这里取走一丁点儿泥土。起初,许多村民都觉得老人古怪,理解之后对他肃然起敬。

  如今的烈士陵园,松柏长青,芳草如茵。墓道两旁,是挺拔的宝塔松和高大的法国梧桐,陵园四周,生长着宝塔松、龙柏等700多棵松柏。老人年逾古稀,行动不便,但每天都由老伴推着轮椅,到陵园里清理杂草,擦拭墓碑。老人还多方联系,希望摸清烈士的姓名,联络烈士的后代。赵贤君说:“有生之年,我都会陪伴烈士英灵,宣传先烈事迹。”(完)

编辑:傅仁誉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习近平出席G20大阪峰会

  • 专题

    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发布特赦令

  • 专题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网络活动

  • 专题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专题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