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西部高校的百年家国情怀-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一所西部高校的百年家国情怀

2019-04-07 04:11:34 中工网--《工人日报》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一所西部高校的百年家国情怀

  从培养出4位院士的著名地理地貌学家李吉均,到中国草业科学学科带头人任继周、南志标;从中国细胞生物学奠基人的郑国锠院士,到“脏腑学说”创始人、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先行者许自诚;从老校长江隆基临危授命带领兰州大学步入“黄金时代”,到兰大版“中国合伙人”隆基集团顺应改革大潮闯出创业奇迹……

  今年,是兰州大学建校110周年。从3月开始,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共和国兰大人”主题宣传活动在当地启动,一批批兰大师生扎根西部、为国家和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校友们的事迹,在当地掀起了学习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热潮。

  中国高等教育的“西部传奇”

  在人口地理学上,从黑龙江的黑河到云南的腾冲,有一条贯穿中国版图的“直线”。

  3月25日上午,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在一次与新闻媒体的座谈会上细说校史沧桑,身后的大屏幕上,这幅用“直线”标记的中国版图徐徐展开。

  人们发现,与东南端知名学府的星罗棋布相比,兰州大学在“直线”西北端显得很“孤独”。

  兰州大学创建于1909年,始为甘肃法政学堂,此后数度更名扩建,于1945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兰州大学被相继确立为全国综合性大学、全国重点大学。1996年以来,先后跻身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并于2017年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榜单。

  走过跌宕起伏的110年,兰州大学始终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挺立西部大地,为各行各业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他们扎根西北边疆、扎根祖国大地,铸起以“自强不息,独树一帜”为特质的兰大精神,以“兰大人”的勤恳与担当,成就了一段中国高等教育的“西部传奇”。

  目前,兰州大学建成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省部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等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草学、敦煌学等特色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然地理学等国家重点学科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走出了一条在欠发达地区办高水平大学的奋进之路。

  边疆红柳,独树一帜

  在兰州大学校园内外,一个有关“刘红柳”的故事广为传颂。

  红柳,是一种诞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生命力顽强的植物。通常高不过二三米,却根系发达、最深10余米,寿命可达百年以上,耐旱、耐热,对沙漠地区的干旱、高温及严寒有超强适应力。

  1958年,兰州大学生物系毕业的刘铭庭主动请愿,要求到新疆工作,开始了与红柳结缘60年的漫漫科研生涯。

  如今的刘铭庭,已86岁高龄,还在勤奋工作,被人们尊称为改造荒漠的“刘红柳”。

  为了研究荒漠,刘铭庭曾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走了7圈,全长40多万公里;将中国的柽柳(红柳)植物研究推向了世界领先水平。多年来,他共获联合国表彰奖励3项、国家级表彰奖励8项、省部级表彰奖励28项,是全世界在防治荒漠化领域获得国际奖项最多的科学家。

  在刘铭庭的推动下,在新疆已恢复红柳林400多万亩,而每1万亩红柳林年拦阻流沙量可达15万立方米左右。

  退休后的刘铭庭,人工繁殖名贵药材肉苁蓉(又名大芸)获得成功,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送上“金钥匙”。

  刘铭庭是一株荒漠里的“红柳”,也是无数“兰大人”将自己的根须深扎在祖国西北大地的真实写照。

  兰州大学党委书记袁占亭说,刘铭庭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兰大人潜心科研、不懈追求、坚忍不拔的精神”;也能从他的经历中深刻体味到“独树一帜做到极致”的科研精神,和“一条道走到黑”的学术倔强。

  而在“共和国兰大人”主题宣传活动中,通过展现几代“兰大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奋斗岁月,振兴中华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祖国的生动实践深入人心。

  大学之大,乃精神之大

  有人说,从兰州大学出来的人都有一种“特殊”气质。

  近年来,在抚顺、沈阳、大连、西安等地出现多家以“隆基”命名的光伏企业,正在成为行业的世界标杆。

  如今,“隆基系”正在朝着“全球最具价值的太阳能科技公司”的目标迈进,而钟宝申、李振国、李春安、张承臣、赵能平、陈宁等5位兰大校友并肩奋斗的经历,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兰大版“中国合伙人”故事。

  这个故事与已故的老校长江隆基有关,与一种精神血脉相连。1986年,兰大新生入学。虽无缘谋面,但是已故的老校长江隆基的事迹和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刚入校门的青年人,钟宝申、李春安等几位同学在江隆基的塑像前约定,“今后做企业,就取名叫‘隆基’”。此后30年,中国光伏行业多了一段创业传奇。

  钟宝申在一次访谈中将这种精神概括为三个词——担当、开拓、专注。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测控技术部研究员李恒年,兰州大学1985级数学系校友。他曾连续奋战69天,让价值10多亿元、在太空中濒临失效的卫星起死回生;他也曾为一个问题专注20年,使我国航天器机动轨道确定能力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他系统建立了同步卫星共轨控制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成功运用于我国和其他国家多颗卫星共轨控制……

  李恒年说,正是这种无畏困难、不惧条件艰苦,默默钻研的精神,让一代代兰大学子成为各自领域内优秀人才。

  “大学之大,重在精神之大。”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郭锦诗表示,兰州大学虽地处西北一隅,百年来面临诸多挑战困境,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牢记家国使命,弘扬奋斗精神,始终屹立于中国顶尖大学之列,体现出艰难跋涉的“自强不息”,对教育事业的“坚守奉献”,是始终牢记家国使命和责任的“奋斗创新”,是变地域劣势为学科优势的“独树一帜”。(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康劲)

编辑:王川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习近平对欧洲三国进行国事访问

  • 专题

    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

  • 专题

    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

  • 专题

    2019年全国两会

  • 专题

    2019全国两会-中工两会日报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