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脱贫攻坚,瓦吉瓦!(图)

2019-01-25 05:13:19 人民日报海外版

  四

  火普村也有好消息。去年,全村实现了脱贫。

  “总书记来后,火普村最大的变化,就是对自己摸索出来的脱贫致富之路更有信心了,乡亲们脱贫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马天说。

  凉山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南有金沙江,北有大渡河,从东到西是一条条高高的大山。而位于大凉山腹地的火普村,平均海拔2700米。

  过去,火普村和三河村一样,曾是不通公路、房屋破旧、村民食不果腹的穷山村。因为原址建在地质灾害区,发生山体滑坡几率大,孩子就学、青年就业、老人就医更是大问题。为了让火普村尽快脱贫摘帽,2016年11月,全村从1公里外的老村,搬到了现在白墙灰瓦的新村。

  之后,当地通过产业发展,双管齐下,为村民寻找稳定的收入来源和致富渠道。提供无息贷款,鼓励村民养殖新品种牛;教导村民种植产量较高的农作物,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易地搬迁的火普村变了样,也让大凉山腹地许多彝家村寨看到了富起来的明天。

  习近平看过火普村后说,这里的实践证明,易地扶贫搬迁是实现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

  而今,火普村的乡亲们干劲更足了。2018年,村里做大做强合作社规模,养殖了500多头西门塔尔牛、700多头乌金猪和上万只家禽。同时,村里还因地制宜,找到了合适的产业之路,从单纯种植马铃薯,扩大到种植高山草莓、羊肝菌和大棚蔬菜,收入可以翻几番。

  现在,火普村有了更高的目标。“我们不仅要脱贫,而且要以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来稳定脱贫成果。”马天说,下一步,火普村计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旅游,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移风易俗,让乡亲们的腰包更鼓,生活更好。

  五

  在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内,矗立着一座巨大的雕塑。雕塑前的石碑上刻着这样的话:“一根粗大的绳索,一段曲折的历史,一个觉醒的过程,一个崛起的时代。”

  山水的阻挡与战乱的隔阂,曾让大凉山经历了1000多年极端封闭的社会。1935年5月,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与彝族当地头领小叶丹“彝海结盟”,帮助红军顺利通过彝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的第一次体现并取得重大胜利。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为民族求解放、为人民谋幸福为己任。让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是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在凉山考察时,习近平这样说到。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1958年民主改革的胜利,凉山终结了奴隶制社会。几十年来,“觉醒”后的彝族人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随着脱贫攻坚的步伐加快,昔日的深度贫困地区旧貌换新颜。

  “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在三河村、火普村以及习近平牵挂的“悬崖村”,彝族群众正同这个崛起的新时代一道,走向蒸蒸日上的新生活。(本报记者  李 舫  刘 峣  严 瑜)

1 2 3 共3页

编辑:王川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

    庆祝改革开放40年大型主题策划“春暖花开”

  • 专题

    2019我和我的祖国一起走过

  • 专题

    新时代担当作为典型风采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