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瓦吉瓦!(图)-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脱贫攻坚,瓦吉瓦!(图)

2019-01-25 05:13:19 人民日报海外版

  吉好也求一家人在旧居前合影。

  刘 峣摄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

  新华社记者 刘 坤摄

  “在四川凉山三河村,我看望了彝族村民吉好也求、节列俄阿木两家人……他们真诚朴实的面容至今浮现在我的脑海。”在2019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特地提到了家住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的吉好也求、解放乡火普村的节列俄阿木两家人。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专程来到凉山看望贫困群众,共商脱贫攻坚之策。前不久,本报记者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之路,重访大凉山,倾听彝族乡亲的致富经,为他们蒸蒸日上的新生活喝彩。

  

  “满山花儿在等待,美酒飘香在等待。”峰峦叠嶂的大凉山间,彝族的《留客歌》一路相随。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这个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既有热情奔放的火把节、仙境一般的螺髻山、美不胜收的邛海,也是全国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来到凉山看望贫困群众,共商脱贫攻坚之策。总书记离开时,村民们用动听的《留客歌》,唱出了心中的不舍和感谢。

  如今,凉山脱贫的花儿开了,致富的酒香浓了。说起今后的日子,村民们都说:瓦吉瓦(好得很)!

  一

  在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村民吉好也求的脸上挂满笑容。今年春节前,他们一家7口人就要搬进新房了。

  吉好也求过去住的是年代久远的土坯房。以前,“门前一堆粪”“人畜共居”曾经是凉山高寒山区群众的居住环境。虽然这种落后的习惯逐渐得到改善,但很多村民的居住条件仍然窘迫。在三河村,不少土坯房的外墙墙皮脱落了大半,房间里没有窗户,阴暗、湿冷的环境令人忧心。

  习近平来到凉山的第一站,便是走进吉好也求的家里。吉好也求回忆说,习近平特意掀开被盖、摸摸被子,看看是否干净、暖和。他还察看了院子里的鸡笼、猪舍,仔细阅看挂在门口的贫困户帮扶联系卡。他抬头看见挂在房梁上的腊肉,便询问家里的吃穿怎么样。

  年近古稀的吉木子洛老人也清晰记得习近平来到家里时的场景。“我对总书记说,今天见到您,就像做梦一样。以前我家里很困难,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坐在火塘旁,吉木子洛回忆道。

  那一天,火塘里的炭火烧得正旺。习近平与村民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围火塘而坐,进行了一场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火塘座谈”。大家一起找原因、想对策,一谈就是1个多小时。说起生活的变化,很多人都留下了热泪。

  座谈中,习近平讲得最多的就是“驱鬼除魔”——落后、贫穷就是“鬼”,这些问题解决了,有文化、讲卫生,过上好日子,“鬼”就自然被驱走了。

  经济贫困、文化贫困与精神贫困的交织,是造成凉山彝族贫困的重要原因。上世纪50年代末,随着民主改革的胜利,凉山奴隶制社会走向终结,但社会文明的全面提升并非一日之功。不常洗手脸、不常洗澡等落后的习惯,就是其中的体现。

  彝族学者巴且日火曾撰文指出,彝族人“一步跨千年”的结果是,还未能完全舍弃旧传统文化的行囊,行走在现代社会文化的大道上难免有“踉跄”感。

  “一步跨千年”,更需要把扶贫的做细、做实。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凉山把“四改”(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和“五洗”(洗脸、洗手、洗脚、洗澡、洗衣服)作为重要内容。如今,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三河村脱贫的直接体现。

  吉好也求说,自从总书记来过后,村民的卫生习惯和家里的卫生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三岔河乡党委书记宋仕伟也深有感触:过去村民们没有洗衣服的习惯。如今,只要阳光好,院子里都挂满了整洁的衣物。

1 2 3 共3页

编辑:王川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

    庆祝改革开放40年大型主题策划“春暖花开”

  • 专题

    2019我和我的祖国一起走过

  • 专题

    新时代担当作为典型风采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