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不忘家国回忆保障国家公祭-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以法之名不忘家国回忆保障国家公祭

2018-12-13 06:34:48 法制日报

  保障公祭活动 提供法律支持

  进入12月,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的“哭墙”前,悲痛日日都在上演,团圆时时令人动容。

  纪念馆是国家公祭仪式举行地。国家公祭日设立以来,参观人数的跳跃式增长,超大客流也给场馆周边秩序维护、市容管理带来了高难度,周边环境以及一些与国家公祭仪式不相适应的现象亟待治理。为此,作为南京市人大代表的纪念馆馆长张建军曾建议政府在这方面加大管理投入。

  《条例》不仅立足于国家公祭日当天的保障,还着眼于国家公祭场所全年的管理和保障。明确了纪念馆的特殊法律地位,授权南京市政府划定国家公祭场所管理区,对管理区实施综合管理,并强调管理区及周边建设项目应当与国家公祭场所庄严、肃穆的环境和氛围相适应。此外,还规定在国家公祭场所管理区禁止开设娱乐场所,擅自进行有损国家公祭场所环境与氛围、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

  “这些落实国家公祭制度的具体举措,将有利于提升场馆运行管理的整体水平。”张建军说。

  体现广大民意 创新立法手段

  8月28日,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草案)》进行一审。此前一天上午,南京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门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进行专题调研,并举行悼念仪式。

  “在常委会审议国家公祭保障条例之前,安排这样一次集体调研,目的是让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更深刻地感受国家公祭的庄严神圣,更深刻地认识制定这部法规的重大意义。让大家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感、使命感参与这部法规的审议。”龙翔说。

  紧急追加立法项目,短时间内形成法规文本,节奏和速度在南京地方立法史上空前;委托南京市律师协会、江苏三法律师事务所作为第三方开展立法前评估工作,第三方起草小组提交约14万字的立法前评估报告,由律师“主笔”法规开创江苏省地方立法先河……

  此次南京市对国家公祭保障工作进行的立法,除了内容上具有地方鲜明特色,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整个起草制定的过程,也极具创新性,尤其是充分体现了民意。据姚正陆介绍,根据立法前评估开展问卷调查形成的《南京市公民“国家公祭”意识调查报告》显示,78.1%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出台保障公祭活动与场所的地方性法规。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铭记是教育的开始。传承历史、珍爱和平,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这也是国家公祭的意义所在。让我们在历史的回望中,传承家国回忆,点亮精神火炬,以国之名悼念逝者,以法之名保障公祭!

  本报北京12月12日讯

1 2 共2页

编辑:王川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习近平访四国并出席G20峰会

  • 专题

    习近平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访问三国

  • 专题

    李克强对新加坡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

  • 专题

    2018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专题

    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