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来自深度贫困地区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调研

2018-10-21 03:50:05 人民日报

  贫困群众精神面貌怎样?

  一些群众存在畏难情绪,存在“等靠要”心理

  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离不开贫困群众的参与。在怒江采访发现,一些贫困群众自我发展动力不强,但根除精神贫困,很难一朝一夕完成。

  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怒江州有特殊的困难。60%以上人口为“直过民族”,40%的人口不会讲普通话,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7年,不少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育程度低。怒江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杨云红说,一些群众祖祖辈辈生活在高山深谷中,与现代生活隔绝,缺乏主动谋求幸福生活的动力、能力,精神贫困成了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虎。

  贫困群众对发展产业存有“怕”心态。

  泸水市鲁掌镇浪坝寨村大学生村官和倩如发展羊肚菌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虽然提前找好了销路,免费提供技术指导,承诺保底价收购,但村民还是担心羊肚菌长不出来,宁愿继续种苞谷。杨云红说,贫困群众普遍存在“怕”的心态,脑袋里的“怕”成为行动上的“慢”,发展产业怕赔,外出务工怕远。鲁掌镇党委副书记岳应鑫说,希望能有更多富有开拓精神的农村能人和大学生村官、驻村干部等共同干事创业,推着贫困户往前走。

  一些贫困群众缺技能,脱贫产业难带动。

  群山巍峨、翠峰如簇,丰富的森林资源是怒江州的“绿矿石”。鲁掌镇三河村村民袁开友牵头成立合作社,发展楤木(刺龙苞)种植加工。今年刺龙苞长势不错,但没想到在收购环节出了问题。有村民未能完全掌握采收技术,误了时节;有村民未能及时处理嫩芽,导致楤木腐烂,却强要合作社收购。

  刘帮强是三河村的能人,他带动贫困户发展长柱重楼种植。“重楼生长周期长达10年,一亩种植成本要5万多元,对技术、资金要求很高。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盛产期亩产值能达20万元。”虽说行情不错,但参与的贫困户很少,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种植重楼需要精耕细作,懒人养不活重楼。”

  一些群众有“等靠要”心理。

  因眼红建档立卡户享受优惠扶贫政策,金满村本应带领群众脱贫的3名村委会成员竟然也申请成为贫困户;有群众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买肉买酒、举杯欢庆,因生活条件稍好而落选的边缘贫困户心里很羡慕。有贫困户危房改造后屋子漏雨,直接找到乡干部说:“你们盖的房子漏雨了,快来修一下。”

  不少贫困群众易地搬迁动力不足。

  搬迁后居住地和生产地距离远,两头兼顾不方便。金满村村民中才纪说,全家已搬到安置点巴尼小镇新居,但山上还种着花椒、玉米,平时他骑摩托车上山打理,一趟要一个多小时。吾马普村石布子村民小组整体搬迁后,村民从安置点兔峨坝到村里,骑摩托车单程要一个半小时。

  生活习惯不适应。金满村村民和中江搬迁后仍住在旧房。她说新家住得不习惯,以前自己种地,口粮和蔬菜可自给自足,如今生活开支明显变大。搬进新居的高雪花说,新房天天都要扫地,她更喜欢老房子。

  地方解决后续就业能力有待提升。不少贫困户搬迁后,在安置点周边找不到就业岗位,不少群众像中才纪一样两头跑。

  群众内生动力咋激发?

  精神扶贫既要“大水漫灌”,也要“精准滴灌”。加大投入,狠下绣花功夫,消除“看不见的贫困”

  鲁掌镇浪坝寨村武装干事杨卫宏为了推销自家羊肚菌,搞起了网络直播,第一次面对镜头的他有点羞涩,介绍语都说不顺,但试过几次后,已经应对自如。之后,杨卫宏还尝试了种无筋豆、竹荪等。“以前收益再差,还是习惯种玉米。大学生村官在村里搞羊肚菌,鼓励我加入,没想到干上了瘾,多亏了他们让我开了眼界。”

  攻克怒江州深度贫困堡垒,要从外助推,集中力量,加大投入;更要从内发力,引导群众主动摆脱贫困。纳云德说,摆脱精神深度贫困,既要“大水漫灌”,也要“精准滴灌”。“漫灌”是为了让思想教育、产业扶贫、技能培训等尽可能地覆盖到广大贫困群众,让他们尽快掌握现代生活理念、市场所需技能,养成积极向上的志气。“滴灌”是用更接地气的内容,更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培训效果,用更精准的措施发挥更好的减贫成效。

  整合资源,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精神扶贫机制。杨云红介绍,怒江州将把人社、农业、扶贫、教育等部门的培训项目整合到一起,充分利用基层活动场所,定期举办宣传教育培训活动。驻村工作队将设专人主抓贫困群众精神扶贫,经常入户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我要脱贫”。州一级领导每月驻村两天,县级领导到挂包行政村驻村,乡镇领导到挂包自然村驻村,驻村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组织发动、宣传教育贫困群众。

  李树奇是培训工作人员。“我们的课程有养殖技术、厨艺、普法、移风易俗等,在田间地头上课,讲村民想听的、关心的内容,并把宣讲内容编成歌舞、小品等形式,深受欢迎。”兔峨乡阿塔登村一位贫困户,打算让上四年级的儿子辍学。镇上得知后,反复到他家劝说,最后孩子得以继续上学。

  发掘身边典型,春风化雨入脑入心,感染引导贫困群众。鲁掌镇浪坝寨驻村干部张明芳身患尿毒症,在结束驻村任务后,仍心系老乡,为村里的羊肚菌产业奔波,深受村民信任和爱戴。纳云德说,要常态化宣讲这样的典型事迹,让身边事、身边人感染群众。

  多管齐下帮贫困群众“找饭碗”。怒江州林业局副局长刘富泰介绍,怒江州森林覆盖率达80.5%,日常管护任务繁重,聘请建档立卡贫困户担任生态护林员,可让贫困家庭有稳定收入。吾马普村村民余四龙是村里的护林员,每天巡护周边3000多亩山林。他很满意这份工作:“1年万把元工资基本够日常生活开支了。”怒江州提出每户贫困户至少安排1个公益性岗位,目前安排了8000多个护林员,发展了1000多名河道治理员,还设置了地质灾害监测员、城乡环境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

  纳云德说,除了公益性岗位外,还应多渠道促进群众就业创业,增强他们的“造血”能力。一方面引进来,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引导贫困农户将已确权登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企业、合作社、家庭农(林)场,与新型经营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分享经营收益。另一方面走出去,根据市场用工需求,精准培训,引导贫困群众外出务工。

  针对群众易地搬迁动力不足的问题,除了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还要通过参与式扶贫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在易地搬迁安置房建设中,多聘用贫困群众,让他们盖自己住的房子,增加劳务收入的同时塑造主人翁精神。”培训工作人员苏义生说。

  打赢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必须解决精神深度贫困的难题。纳云德说,怒江州要瞄准“看不见的贫困”,狠下绣花功夫,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塑造“我要脱贫”的信念,形成全社会干事创业的合力,提升脱贫质量。(本报记者  顾仲阳  王  浩)

  制图:张芳曼

1 2 共2页

编辑:王川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2018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专题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周年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

    新时代担当作为典型风采

  • 专题

    “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