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深度贫困地区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调研-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来自深度贫困地区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调研

2018-10-21 03:50:05 人民日报

下足绣花功夫,激发持续动能(提高脱贫质量系列报道②)

——来自深度贫困地区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调研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中的硬仗,离不开广大贫困群众积极主动的参与。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才能提高脱贫质量,实现更稳定更可持续的脱贫。

  脱贫攻坚推进至此,当前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群众精神面貌怎样?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如何更好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提高他们的发展能力?本报记者深入目前全国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深度贫困地区——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与扶贫干部、贫困群众深入交流,梳理问题,探讨对策。

  

  这里“直过”民族人数众多。傈僳族、怒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世代居住在此,其中一些少数民族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发育程度较低。

  这里贫困面广、程度深。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有4.9万户17.9万人,2017年贫困发生率达38.14%,远远高于全国贫困发生率。

  这里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全国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深度贫困地区之一。

  贫困程度有多深?

  不少村庄尚未通路,危房数量多,村里普遍缺少稳定的增收产业

  作为全国的“穷中之穷”,怒江到底穷在哪?有多穷?

  穷在路不通路难通。路之于地区发展,如同血管之于身躯。无高铁、无机场、无高速公路、无水运……怒江州只有一条蜿蜒在崇山峻岭间的省道与外界相连。不仅缺“大动脉”,“毛细血管”也不通畅。628个自然村未通道路,938个自然村的道路未硬化。

  碧罗雪山是怒江和澜沧江的分水岭。从澜沧江谷底出发,驱车攀爬,尘土飞扬,让人难以辨别方向。山道狭窄,遇到会车,须停车错位才能继续前行。行至山顶,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兔峨乡吾马普村石布子村民小组坐落于此,几乎与世隔绝,目前全村71户213人全部为贫困户。“人难出去,东西运不进来。”村民余二伏说,一袋水泥在镇里卖20元,运到村委会要40多元,肩挑背扛到石布子村民小组就得60多元。

  穷在住房不安全。不少村民住在杈杈房、吊脚楼,夏天漏雨、冬天漏风。走进泸水市洛本卓白族乡金满村念昌村民小组村民高三妞的家,两层吊脚楼,一楼养牲畜,二楼住人。屋里左边是灶台,右边是床,正中是火塘,生起火来,烟雾缭绕。一家三代就挤在这间光线昏暗、到处黑乎乎的木屋里。洛本卓乡党委宣传委员麻继成说:“大部分村民居住环境差,在木屋里生火,火灾风险大;人畜混居,卫生条件堪忧。”

  穷在发展产业没出路。中专毕业的肖自楠是金满村学历最高的村民,他想带领村民闯出一片天地,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产业。和驻村干部合计后,购置了两台家用烘干机做实验,准备搞薯片加工。“不过要把产业做成样子,还差得远,资金、技术、市场都是拦路虎。”肖自楠只好走一步看一步。驻村干部杨威说,当地贫困村普遍没有稳定的增收产业,很多贫困村压根没有集体经济收入。

  怒江州委书记纳云德说,恶劣的自然条件限制了发展,加上因病、因学,缺技术、内生动力不足等,各种因素相互叠加,怒江州成为深度贫困地区。

  区域发展动力如何提升?

  补上路、房、水等基础设施短板,精准选择脱贫产业,提升“造血”能力

  如果把脱贫工作比作行驶中的火车,只有区域经济发展的“车头”跑起来,脱贫攻坚才有强劲动力。怒江州“穷根”扎得深,要补的短板多,如何加快区域发展?

  道路畅通,满盘皆活,但怒江通路并非易事。

  难在生态脆弱。兰坪县位于澜沧江大峡谷中,属干热河谷气候,植被稀少,生态环境一旦遭受破坏,很难恢复,修路之处极易发生山体滑坡。

  难在建设成本奇高。怒江州的路是在悬崖峭壁上凿出来的,建设成本高出一般地区一倍以上,对于财政本就困难的怒江州而言是难上加难。又因村寨分散,一条路往往只能解决上百人甚至几十人出行,建设费用平均到每人,高得惊人。

  怒江州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打破交通瓶颈,唯有集中资金和资源,从易处着手。怒江州按照轻重缓急,实施分类突破,推进县乡道路改造、自然村通达、建制村畅通等工程。特别是对贫困地区50户以上不搬迁的自然村,统筹各级资金,加快通路。

  安居才能乐业,让贫困群众住上安全房,怒江同样面临不少挑战。

  危房改造数量多、投入大。怒江州完成9万余户农民认定,梳理出C、D级农村危房24687户,还有无房户1304户。

  10万人需要易地搬迁。高黎贡山,山高水急,金满村坐落在云雾缭绕的半山腰上。走进村里,一座座吊脚楼靠几根木柱固定在陡坡上,随着山势排开。去年夏天,金满村连下几场大雨,一拨拨的大石块从山上落下。村民和江中说,一到雨天,就提心吊胆。怒江州把“贫困户住上安全房”作为脱贫的重要标志,到2019年底将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

  用非常之策,解非常之难,区域发展的基础正不断夯实。“紧盯最困难的地方,瞄准最困难的群体,集中力量从最关键的、最要紧的事情做起,补上最短的短板,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进而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纳云德说。

  基础设施短板不断补上。目前,怒江基本解决了农村人畜饮水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稳步推进;农村4G信号覆盖工程稳步推进,手机信号自然村覆盖率达97%。

  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改善。贫困群众教育、医疗保障程度越来越高。全州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7%,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率均为100%。

  特色产业逐渐涌现。草果种植面积达100多万亩,2017年产值达3.5亿元以上;重楼、滇黄精、续断、桔梗等中草药材渐成气候;核桃、漆树、花椒等特色经济作物发展势头良好。怒江州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通过精准选择脱贫产业、科学制定措施,精准扶持到户到人,进一步增强产业扶贫的精准性、有效性。

  发展带动脱贫,脱贫才能更好发展。“怒江州渴望发展,只有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提高,才能为脱贫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怒江州把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让贫困群众逐步过上好日子。”纳云德说。

1 2 共2页

编辑:王川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2018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专题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周年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

    新时代担当作为典型风采

  • 专题

    “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