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海南农垦:66年老国企改革谋新生

2018-10-15 10:57:24 经济参考报

  从“家底不清”到管理有序

  激活土地价值

  1041万亩土地是海南农垦最宝贵的生产资料,也是各方利益争夺的焦点。屯昌县委书记田志强给出了一组数据:屯昌县内垦区土地面积占比约40%,但2016年垦区GDP占全县比重却不足10%。这说明农场土地资源价值未充分释放,“捧着金饭碗”过穷日子。

  海南农垦各农场分散在全省各个市县,与地方农村犬牙交错。未确权地、争议地、被占地等“三类地”问题突出。仅原红明农场就与周边168个村庄存在8000多亩土地的权属纠纷。海南省上一轮农村土地确权后,垦区仍有150万亩土地未确权。

  摸清土地家底,成为新一轮海南农垦改革的重要任务。海南农垦联合国土、农业部门推进垦区“三类地”确权和调处,根据土地使用历史和现状确定土地权属,调处一宗、登记一宗、发证一宗。

  “针对相邻土地权利人拒绝履行指界签章手续,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性措施。靠近村庄土地的边缘地如果是村民长期使用,同时存在村庄地少人多情况,农场也酌情让利,维护场地关系。”东兴农场公司经营管理部部长谢明说。

  目前,海南农垦土地权籍调查面积999.3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6%,登记发证面积990.48万亩,登记发证率95.12%,位居全国垦区前列。收回私垦私占土地约60万亩,其中30万亩农业用地将作为生活保障田,优先用于安置约4.4万名无地少地困难职工。

  大量“账外地”被收回,岭门农场公司所有在岗无地职工每人获得安置10亩基本田。职工曾祥全通过“土地换就业”下岗后种起圣女果,年纯收入突破20万元。“守着一年几千元的社保补贴,不如免地租种水果实惠。”

  租金过低、租期过长、面积过大的“三过”现象是农场土地经营管理的另一大顽疾。海南农垦控股集团农场事务部部长王绥文介绍,过去有的农场土地租金每年每亩最低只有一二十元,租期长的达到70年,甚至无限期。职工承包地多寡不均,原红明农场有个职工承包了1800亩土地,有的职工只能租到两三亩。

  在全面深化农垦改革中,全国仅有5个垦区选择改革完善职工承包租赁经营管理制度试点,堪称改革中的“硬骨头”。2016年7月起,海南农垦控股集团分两批在所有农场推广农用地清理规范工作,建立阶梯地价、换补签承包合同。

  规范清理后土地收入大幅提升,2016年,半数以上农场仅凭租金收益就扭亏为盈。“农场有一处1012亩的荔枝园因面积过大,根据新规要换签合同。”红明农场公司董事长王波说,这块土地实行每亩205元至410元共5级阶梯地价,换签协议后增加收入约21万元。公司通过换补签合同,每年土地租金增加462万元。

  土地规范清理有力维护了国有土地的合法权益,也保障了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垦区农用地地价由前三年平均每亩每年67元提高到135元,涨幅达101%。从今年开始,可实现土地租金年收入2.2亿元,较前三年平均收入增加1.46亿元,增幅达213%。

  沉睡的资源被盘活,蓝洋农场公司利用清理收回的1300亩土地,成功“联姻”两家外来企业合作开发项目,预计增加土地收益150万元以上。东昌农场公司3555亩农用地资本化方案获批后,公司由资不抵债变成正资产,具备了融资发展产业的能力。

  “我们将具有开发价值的农用地通过量化资产登记入账,从而将企业的资源形态转变为资产形态。”海南农垦控股集团总经理王业侨说,“这样不仅解决了企业资产量不明的问题,也为企业发展产业、进行项目招商提供产权清晰的土地资源,增强了企业融资能力,优化了企业的资产结构。”

  从“一胶独大”到“八八”战略

  多元产业蓝图初绘

  因胶而生,因胶而兴。自诞生之日起,海南农垦的命运就与橡胶紧密相连。几代农垦人经过30年艰苦创业,实现了北纬17度以北大面积植胶的奇迹,突破了西方对我国的战略资源封锁,建成中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

  长期以来,橡胶产业营收占总营收约90%,海南农垦多年来一直未走出“砍了再种,种了再砍”的怪圈。天然橡胶价格连年低迷,海南农垦橡胶生产成本长期倒挂,每生产1吨干胶一度要倒赔五六千元,“一胶独大”独木难支。

  海胶集团中建分公司的胶工雷金翔告诉记者:“价格最低时6两1杯的胶水只能卖到0.75元,还不如1瓶矿泉水值钱。”

  因胶而困,因胶而变。橡胶主业不能丢,唯有“内稳外拓”兼顾保供给、谋发展。作为海南农垦的“长子”,海胶集团近年来淘汰落后胶园,高标准推进200万亩核心胶园建设;调整橡胶加工布局,将87家橡胶加工厂整合为13家加工分公司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目前加工年产能已超32万吨,橡胶加工成本同比下降7.96%。

  海胶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集团还在云南成立子公司和加工厂,实现对12万吨橡胶资源的控制;将橡胶产业重心向橡胶高产区转移,到自然条件更好、产量更高、土地和劳动力更便宜的老挝、缅甸等国家种植橡胶,转移产能。

  该集团还以资本、技术为纽带,进行橡胶园、加工厂及乳胶企业合作并购,目前已通过全资、控股、参股等形式参与10余家境外公司经营。从今年起,海南农垦天然橡胶控制量每年超过240万吨,成为全球植胶面积最大的企业。

  “一胶独大”困境正在破解,海南农垦同时推进资源整合,布局特色产业。在海南农垦,胡椒、芒果、茶业等具有独特优势的产业处于规模小、经营分散、产业链短的状态。

  在新一轮海南农垦改革中,海南提出海南农垦产业发展“八八”战略,重点发展天然橡胶、南繁育种、热带水果等八大产业,加快建设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南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八大园区,用3年至5年时间发展成为热带农业王牌产业的主力军,热带特色农业的排头兵。

  根据市场和产业发展需求,海南农垦大刀阔斧地资产重组。海南农垦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思涛介绍,三年来,整合重组产业相近、行业相关、主业相同的企业,陆续成立果业、茶业、胡椒、畜牧、实业等专业化公司,形成“专业化运营、集团化管控、一体化运作”的营运格局,实现从单一、分散生产经营环节向全产业链、价值链经营。

  “白马岭茶厂过去做低端的红碎茶,主要供应岛内的茶店,每年大量卖不出去的茶业低价处理得论麻袋卖。重组前年年讲控制亏损,不敢想盈利。”海南农垦茶业集团白马岭茶厂厂长范思斌说,2016年茶业集团成立后,整合了垦区2万多亩茶业生产基地,年产茶叶500余吨,同年实现净利润657万元,同比增长超12倍。

  2005年以来,随着海胶集团的成立和上市,各农场一度面临产业“空心化”。海南农垦控股集团总经理王业侨介绍,在此轮农场转企改制过程中,产业禀赋和基础较好的农场单独改制成公司;与园区建设相结合,将农场改制成园区建设主体运营公司;与产业集团发展相结合,按产业集团需要推进农场改制并划归产业集团管理。

  各农场围绕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谋划热带特色种养项目、共享农庄、生态旅游等特色项目,整合资源,做专做强。红明农场利用规模优势打响“红明红”荔枝品牌,2017年公司实现总产值8亿元,荔枝上下游全产业链产值就达5.1亿元。今年,该公司打造了海南农垦首个共享农庄,5月进入荔枝采摘季后,每逢周末农场周边酒店客房爆满,餐馆生意火爆,释放了“一业兴百业旺”的效应。

  2017年,海南农垦下属农场公司首次全部盈利,2016年亏损严重的八一、南金、乌石农场公司净利润分别增长190%、120%、120%,成为海南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军。

1 2 共2页

编辑:李学平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2018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专题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周年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

    新时代担当作为典型风采

  • 专题

    “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