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17年后重走长江上游,那些山山水水变了——来自“大江奔流”一线的采访手记(组图)

2018-08-06 10:50:02 新华网

  在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翠竹与桫椤交织,一派绿意(7月24日摄)。 赤水河为长江支流,发源于云南镇雄,流经云、贵、川三省,在四川合江县汇入长江。近年来,云贵川三省跨省合作保护流域生态成效显著,整个赤水河流域绿意盎然。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在贵州遵义赤水市,孕育了众多中国著名白酒品牌的赤水河依旧清冽,两岸竹林苍翠,茶园覆盖了荒山。通过小流域治理、退耕还林(竹)、生态移民搬迁、经林果种植与水土保持工程相结合,绿化了石头山,保持了水土,实施造林绿化7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2%。

  在重庆云阳县,山色层峦叠嶂,175米水位线以上沿江区域建设了100米宽度的景观林带,海拔300-600米区域建设生态经济林带,海拔600米以上土地瘠薄区建设生态防护林带,两岸森林再无“断档”,无“天窗”,覆盖率达到73%。

  在上游生态脆弱地区实施的绿化和治理工程,使植被水源涵养能力提升,生物多样性大增,山体滑坡、泥石流锐减。目前正值汛期,虽然江水看起来还是黄的,但从监测数据上看,长江水泥沙含量已经发生显著变化。

  来自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03年至2017年,长江上游各水文站监测到的年均输沙量比1990年前的均值减少了50%以上。截至2017年底,长江流域累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万平方公里。2011年全国水利普查与20世纪90年代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相比,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14.6万平方公里,减幅达27%。

  长江水利委员会规划局副局长罗小勇说,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国土绿化工程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对改善水土流失起到治本的作用。

  站在三峡大坝坝顶,三峡流域枢纽运行管理局副局长胡兴娥告诉记者,大坝泥沙通过量设计标准是每年5亿吨,2003年蓄水时实际监测是2亿吨,后来多年平均保持在1.4亿吨左右,近几年已经降至4000万吨。

  2000年以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长江上游区域经济得到明显发展,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但长江干流区域水质未出现明显恶化趋势。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局长臧小平介绍,监测显示,近年来长江流域水质状况总体趋好,水质符合或优于Ⅲ类水的比例由2010年67.4%提高到2017年的83.9%;长江干流符合或优于Ⅲ比例则已达到100%。

1 2 共2页

编辑:夏赛赛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习近平访问中东非洲五国并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次会晤

  • 专题

    李克强总理访问保加利亚、德国等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

    晋江经验

  • 专题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