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部:当好党和人民的“守夜人”(图)-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部委

应急管理部:当好党和人民的“守夜人”(图)

2019-01-22 04:06:37 人民日报海外版

  救援力量更强大

  岁末年初,一篇《不知灾难和明天哪一个先来,但还好有你!》的文章,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传播热潮。文中,消防救援人员在各救灾现场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的身影,使许多读者感动落泪。随着机构改革的进行,中国消防救援人员迎来了全新身份。

  根据中共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公安消防部队、武警森林部队退出现役,成建制划归应急管理部,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于是,2支部队近20万名武警官兵换上了崭新的“火焰蓝”制服。

  “戎装可改,初心不变”是许多消防救援人员的心声。他们边组建、边应急,从救援理念、职能、方式、力量、装备、机制等方面加快转型升级,在实战中逐步推进三个转变:从单一灾种应急救援向全灾种应急救援转变,从区域性作战向跨区域、跨国应急救援转变,从灾后救援向防范救援救灾全过程参与转变。

  2018年11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十六个字,从此刻进了每一位消防救援人员心里。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在抗洪、抗震、抗台风等各类灾害事故处置中当先锋、打头阵,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抢险救援技战术打法,尤其是在处置重大灾害事故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8年8月,受台风影响,山东寿光发生大面积洪涝灾害,根据山东省请求,应急管理部从山东和天津、河北、江苏调集了5000多名消防官兵、300多名矿山救援队员和部分社会救援力量,携带重型排涝装备紧急驰援。这是机构改革后,应急、消防、安全生产救援、救灾和社会救援力量的首次有机联动,各级消防队伍充分发挥综合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作用,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8年12月29日,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在北京挂牌成立,这是我国第一所专门的消防救援本科院校。随着人员招录、日常管理、教育训练等一系列政策保障措施陆续出台,中国的消防救援逐渐正规化、专业化,成为全新的职业选择。

  迎接联合国“大考”

  1月14日上午,联合国秘书长减灾事务特别代表、助理秘书长水鸟真美一行到访应急管理部,就进一步深化国际减灾合作等与中方进行了友好交流。

  在新组建的应急管理部,多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一抹新的亮色。致力于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应急管理新路子,应急管理部在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国家应急能力体系的同时,也坚持国际合作,协力推动自然灾害防治,在国际上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展现出大国风范。

  “我们不是闭起门来搞应急管理,而是要敞开大门,与国际合作。”应急管理部国际合作和救援司司长刘为民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组建的应急管理部综合了多种职能,一方面,国际社会非常肯定中国集中力量应对重大灾害的体制机制优势,认为中国在灾害防治上树立了典范;另一方面,国际社会也非常关注、期待中国能发挥更大作用。

  成立以来,应急管理部一直在着力建设一支能够应对多种灾害能力的中国救援队,这支队伍以北京消防总队为主体,配备了搜救人员、医护人员、灾害评估专家等各方面力量。目前,中国救援队已经完成第一次自测,今年4月将进行第二次自测,9至10月将迎来联合国专业团队的测评“大考”。取得联合国重型搜救队伍资质后,中国在国际救援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同时,应急管理部正在积极推进水域、山岳、医疗、安全生产等国际救援能力建设,争取为国际人道主义事务做出更多的贡献。

  在“一带一路”沿线开展灾害防治合作,是应急管理部对外交流的重中之重。在上合组织、金砖国家、中国-东盟(10+1)等框架中,灾害管理已成为重要的合作内容,应急管理部希望把原有的双边、多边合作资源都利用起来,推动形成“一带一路”灾害防治国际合作机制。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联合国减灾办已表示愿成为中国推动“一带一路”灾害防治国际合作的伙伴。

  “灾害管理是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特别是中国周边的发展中国家应急救援能力相对薄弱,中国在这方面应该做更大贡献,这也是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刘为民说。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全国应急管理部门组建到位后全面履职的第一年。新年伊始,应急管理部就确立了目标。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提出,坚持边应急、边建设,力争通过三到四年努力,基本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

  从“边组建、边运行”到“边应急、边建设”,应急管理部将继续化危为机、转危为安,枕戈待旦,当好党和人民的“守夜人”。(本报记者  叶  子)

1 2 共2页

编辑:王川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

    庆祝改革开放40年大型主题策划“春暖花开”

  • 专题

    2019我和我的祖国一起走过

  • 专题

    新时代担当作为典型风采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