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景观推倒重建不只是“浪费”问题-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评论

新建景观推倒重建不只是“浪费”问题

2018-06-26 02:00:28 北京青年报

  朱昌俊

  “刚刚修好没使用多久的景观带和马路,现在又要扒了重新弄,到底有没有必要?”日前,深圳市南山区后海滨路及中心路景观提升工程开始施工,透水地砖不但要被透水沥青路面代替,绿化带的灌木也要被换成草坪。不少市民以及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对该工程的必要性提出质疑。南山区城管局局长张玉庆表示,该提升工程将暂时停止施工,会对公众的意见进行研究和反馈。

  在当地市民和人大代表看来,该景观带河水清澈,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并没有明显需要动工的地方。但城管部门的整改方案认为,人行道路不平整,要挖掉重建,换成花岗石;斜坡下面河边路换成可以跑步的透水沥青;为了达到更通透的效果,还计划将路边的灌木换成草皮。如此几近于“重建”的做法,显然大大超出了市民的预期,其合理性自然要受到质疑。

  按照城管局方面的说法,这么做是为了更方便市民,可无论从成本还是从相关程序看,这种“大破大建”的整改,都未免显得过于浪费,其内在逻辑也经不起推敲。首先,人行道路不平整,是否就必须挖掉重建,统一更换?将不平整的地方修平不就能够解决问题了吗?其次,如果这些问题确实都有整改的必要,那么一个刚刚建成不久的景观带,就被发现有如此多的问题,是不是证明此前的建设方案有失严谨?若真是如此,一建一改的成本,到底该由谁承担?

  这个看似“小”到“还没有达到公示标准”的“小项目”,细究起来,就会发现存在着太多的疑问。这也再次反映出,城市建设无小事,若不能从程序源头为城市改造把好关,就很可能埋下诸多隐患。当前不少城市的改造,往往同时存在着两种看似相悖的情况,一种是刚修好的又被推倒重建,一种则是民众长期反馈,真正需要整改的“烂路”却又得不到及时改造。这种矛盾现象共存,说到底还是因为城市改造缺乏科学的规划和过程的监督,随意性甚至是任性的程度依然较高。

  而一些城市改造热衷于“大拆大建”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城市管理的精耕细作精神缺乏有很大关系。比如个别地方出了问题,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完全推倒重来,而不是注重精细化整改。这种方式带来的问题,远不只是“浪费”这么简单,更具危害性的一点,是它破坏了城市的层次感与历史感。不少人抱怨我们的很多城市都有很久远的历史,但却让人感受不到历史感,不能不说,城市建设和改造的粗放化对此难辞其咎。

  当然,精耕细作精神的缺乏,除了因为观念上对“新”的过度迷恋,很多时候也与城市改造过程中的利益“私心”及投机行为未能得到有效遏制有关。正如网友所调侃的,“工程一响,黄金万两”,若城市改造更多被私利所左右,其当然就会远离科学与理性,而变成利益的狂欢。

  这起合理性存疑的整改事件因为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介入,将暂停施工。这充分说明,监督和程序上的保证对城市改造的合理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实中更常见的是,城市道路、景观的建设与改造,从方案、成本到施工周期等等细节的确定,往往都缺乏刚性的民意征询程序,这不仅增加了浪费的风险,也令城市管理在事实上脱离了必要的民意参与,割裂了城市与市民的关系。对此,相关部门应当有更多的审视与回应。而城市管理和改造的精细化,必定是由市民参与的结果,这一点应该有更具体的制度保障。

  要让城市的人居环境变得“与人为善”,首先就得确保人居环境的建设能够建立在可参与和可监督之上,而不是某一方面“拍脑袋”的产物。

编辑:王川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

    上合青岛峰会

  • 专题

    李克强访问印尼、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并访问日本

  • 专题

    聚焦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 专题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启动仪式在拉萨举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