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援鄂医疗队:我们绝不退缩,一起去,一起回来!(图)-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上海援鄂医疗队:我们绝不退缩,一起去,一起回来!(图)

2020-01-29 05:48:16 文汇报

  昨天下午,上海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在虹桥机场集结,准备出发前往武汉支援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同胞。 本报记者 邢千里摄

  昨天下午4点,虹桥机场,上海飞武汉唯一班次的航班,只为这一群“逆行者”而开——上海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出发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任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长。身为我国重症急救医学专家,他从2003年至今曾经历SARS、禽流感等多次公共卫生事件和汶川地震救援。此行中还有一支检验团队,专门负责快速鉴别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进一步从源头阻击疫情,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临行前,陈尔真再三交代队员,务必认真学习新型冠状病毒知识,“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收获最好的结局!”他很坚定:“哪里需要,就去哪里!我们绝不会退缩,一起去,一起回来!”

  家人的祝福,是前行路上最有力的支持

  大年三十晚,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病科主任王瑞兰刚把自己科室的男护师张明明送上飞往武汉的飞机,昨天她也踏上了同样的旅程。

  从业30年,王瑞兰临床研究主攻重症肺炎,当年上海市第一例感染H7N9的病患就由她带领危重病科全体医师救治,精心照料一月有余,最终患者脱离危险。她告诉记者,这次家人听到她要驰援武汉,非常淡定:“这种事你肯定会冲在前面的。放心,我们会照顾好自己!”

  此行,市一医院急诊危重病科护士沈燕将与王瑞兰并肩作战。在临床一线护理岗位工作近17年,沈燕觉得支援武汉责无旁贷。临行前,12岁的女儿紧紧抱住她:“妈妈,你放心去,我会照顾好自己,等你平安归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当同事询问应佑国是否马上要去驰援武汉时,他这样回答。

  应佑国是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医师,当得知武汉防控疫情日趋严峻,他和家人商量把原本计划好的春节家庭旅行取消了,儿子虽然只有10岁,但十分支持爸爸的决定。

  “本来准备回老家过年,看望父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屠国伟说,但父母对今年春节儿子的“缺席”很理解,也很支持。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急症危重症科副主任医师彭沪已在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领域深耕17年,亲历甲流等一系列传染性疾病患者的救治。这个春节,他就是在单位度过的。得知他要去武汉,妻子“淡定”地说:“我早就知道,你肯定会报名的。”而一旁的孩子也支持父亲的决定:“爸爸加油。”

  病人在哪,医护就在哪,已经成了许多医护人员家庭的“默契”,不言自明。

  在不同的地方做同样的事——救助需要帮助的人

  “我要剪头发了,这样工作起来方便。”接到记者的电话,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急症重症医学科护士严松娟正在理发店,这位30多岁的姑娘生平第一次下决心留短发。得知医院要组织力量驰援武汉,有11年临床工作经验的她毫不犹豫地报名。

  分组名单已出,去武汉后,严松娟将被派去救治重症患者。对此,她很平静:“我们很多同事都报名了,我们都知道,只是换个地方承担责任罢了。”

  “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做好了随时出发的准备。”接到第二天要出发的通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郭忠冒着细雨去超市采购了些个人物品。今年52岁的郭忠,对于“紧急出发”并不陌生。作为六院医疗队队长,2003年SARS、2013年H7N9防疫一线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六院呼吸内科90后护士谢亚莉此次将与郭忠同行。工作8年,谢亚莉积累了丰富的呼吸道疾病的诊治经验,直至驰援武汉前的最后一刻,她依旧坚守在一线工作岗位。“从接到通知到现在,内心还是有些紧张。”谢亚莉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做好准备,同事送上祝福的同时还建议她带好成人纸尿裤。

  2003年抗击非典时,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李庆云不过35岁。如今17年过去了,他也成了一名“老兵”!原定大年初三回山西老家探望年迈的父母,但看到疫情的发展,他早早地把回家的车票给取消了。“最近时刻关注疫情新闻,我们全家都很支持他的工作。”妻子告诉记者,如果自己是医务工作者,也会冲到第一线。

  “我真的没有什么后顾之忧。”26岁的施伟雄是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护士。临行前,同为瑞金医院护士的女友,特意录了一首《勇气》送他,“送给要出发的你,去武汉的路上听,我会保护你的!”

  曾经被医护人员守护,如今换我们坚守阵地

  “第一批医护人员去得比较匆忙,带的生活必需品还不算充足,这次我们要多准备一些防护用品。”这是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顾海燕,在接通电话后,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

  2003年防控SARS时,她还是一名刚刚入职的实习生。老护士长穿上防护服,冲在最前面,头也不回扎进危重病房的景象,至今历历在目。顾海燕直言,前辈们常将“先保卫大家才有我们的小家”挂在嘴边,现在,她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分量。

  曾经是你们守护我们的健康,如今换我们坚守阵地。17年后的我终于成了你。

  “2003年SARS的时候,我还在同济大学医学院读大三。”同济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生肖武强有些激动,驰援武汉,对他来说,等了很久。“SARS时,全国医护人员守护大家的健康,现在该我们上场了。”

  “SARS时我还没从医,是医护人员保护了我们,现在该我们去保护大家了!”中山医院肝外科监护室专科护士张晓云有些哽咽,但更多的是坚定。

  武汉并非孤岛,有这群白衣使者在,通往武汉的“输血管”便不会断。

  (本报记者 李晨琰 唐闻佳 沈湫莎)

编辑:肖天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2020新春走基层

  • 专题

    中工网春节短片·我(家)的年夜饭

  • 专题

    聚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

  • 专题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专题

    2019年大型主题策划《奔跑的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