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让古老的大运河向世界亮出金名片

2019-08-09 17:23:23 《求是》

  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在运河沿线走访调研时,我们也发现一些值得重视、需要解决的情况和问题:

  ——保护力度不够,内涵挖掘不深。考察中发现,大运河沿线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有些河段在考古勘探、遗址保护、文物修缮等方面欠账较多,一些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及时保护修缮;有些地方在发展经济、旅游开发过程中,部分遗存被损毁、侵占和文物盗挖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地方重视地面景观,忽视考古发掘保护倾向也较为普遍。同时,大运河沿线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力不足,一些非遗项目存在传承人年龄偏大、后继乏人,项目展示传播缺乏平台和资金等问题,面临生存发展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文化遗迹底数不清,文保人才短缺。一些基层干部和专家学者反映,当前大部分运河流经区域未进行过系统考古发掘,地下文物遗存分布情况不清;同时,地上文物遗存情况底数也不清楚,大量低级别和近现代文物遗存在很多地区没纳入保护视野。大运河历史文献档案资料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历代治水思想、工程、河务、漕运、运河区域社会发展状况等,目前对文献档案也缺少系统全面梳理和收集,且没有国家层面的统一规划和工作机制。此外,缺少文保人才也是个大问题。目前,基层单位文物保护力量普遍缺乏,招不来、留不住。

  ——水质较差,生态环境治理薄弱亟待改善。我们在沿线考察时看到,目前水的问题比较突出:在黄河以北,大运河大部分河段常年干枯或演变成季节性河流,部分河道淤积、富营养化严重、水质较差;沿线部分在用古代水利工程管理失范、严重老化;违章建设、违规排放等行为时有发生;有些居民环保意识不强,农村面源污染整治难度大;大运河防洪、排涝、供水、航运、环境、生态等多功能的冲突不断出现。从目前情况看,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解决“有水”是主要矛盾,黄河以南至江浙河段改善水质的“清水”任务则十分艰巨。

  ——开发项目缺乏统筹设计,同质化明显。大运河沿线各类文化生态资源活化利用形式和途径较为单一,部分优质资源长期闲置,与相关产业的融合程度较低,传承利用的质量还不高。调研中还发现,无论是京杭大运河还是隋唐大运河,沿线也出现一些打着文物保护旗号,兴建各类园区、开发房地产等建设项目,跑马圈地现象突出。

  ——政策法规不完善,层级较低。目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在协调大运河宏观决策、规划建设、多部门协调和社会管理等方面还不能满足保护管理需求,现有涉及大运河的相关规章制度也是各管一事,还不能完全覆盖大运河的整体保护。2012年,文化部颁布的《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属部门规章性质,且仅适用于文化、文物领域。当前,亟须尽快启动国家专项保护立法,有关的法律规章也需要评估。

  ——统筹协调管理机制尚未健全。大运河纵跨8个省市,涉及众多行业部门,“九龙治水”现象明显,部门间协调配合还不够,统筹协调管理机制尚未健全。同时,大运河沿线省际之间、市区县之间不同类型的利益诉求多、矛盾多,协调起来难度大,缺乏跨区域协作的有效平台。

  大运河滔滔奔涌数千公里,其北起点就在北京市。通州作为大运河孕育的一座历史名镇,是大运河北端的璀璨明珠。2018年,北京市审议通过《北京市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和《北京市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2年)》,大力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图为大运河通州段现貌。 马文晓/摄

  另外,在沿线的保护利用工作中,还有一些现象令人忧虑:规划设计重“物”轻“人”。一些古镇古村和历史街区的近期及远期保护利用方案,大多关注广场建设、道路绿化等物质载体的改造修缮,有的仿古建筑与当地运河古镇风貌并不协调。功能业态重“客”轻“主”。走访村镇时,现场随机询问当地居民,大多对其所在村镇的保护情况知之甚少;在与基层政府工作人员交谈中,普遍感到基层政府期望把古镇古村当成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摇钱树,在功能布局上注重旅游开发,在商业业态上过度迎合游客趣味。文化挖掘重“硬”轻“软”。一些古镇古村的重点文物建筑、遗址、河道等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修缮正在积极进行,但对这些村镇的历史源流、民风民俗、运河传说故事、传统技艺等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整理严重滞后,百姓的运河文化记忆逐渐模糊,与运河的情感联系日渐淡漠。

1 2 3 4 共4页

编辑:韩京华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

  • 专题

    《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

  • 专题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专题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专题

    2019我和我的祖国一起走过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