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中国农业大学46年扎根河北曲周服务乡村振兴纪实

2019-05-30 16:42:43 新华网

  创新为民:“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来这里是为了深刻地理解这块土地,为土地带来变化”

  曲周的故事,一直围绕土地与人而展开。

  46年来,在这块土地上,有一些东西从未改变。

  “我们能成功的关键是坚持科学精神。我们不是在改变自然,而是尊重科学、努力找到自然的规律。”农大人这样说。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46年来,科学精神一直指引农大师生不断地探索土地的机理,探究遵循客观规律,使土壤更健康、产出更丰盈、乡亲们的生活更富裕。

  2009年,51岁的李晓林决定从实验室走向田间。此前,他已经在中国农业大学学习工作了30多年。

  从事植物营养研究的他坦言转型很难,“究竟能不能把庄稼种得比农民好,我心里没底”。

  “163亩的核心方,59户农民,74块地”。李晓林选择曲周白寨村作为自己的“基地”,第一个任务是“建立一个成方连片的玉米高产高效示范方”。

  “农大在曲周设有实验站,但我们发现一墙之隔、实验站内外,地里的产量相差很大。如何能让科研成果走出围墙,真正让农民用起来?设立科技小院的想法由此产生。”李晓林说,“人住在哪里,才会真正琢磨哪里的事情。吃住在村里,才会真正考虑乡村的需求。”

  从北京到曲周实验站,再从实验站搬到农家小院,生活条件越来越艰苦,但农大师生和农民的心贴得越来越近,对生产的观察越来越真切,解决问题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白寨科技小院设立的当年,白寨村夏玉米明显增产,科技小院收获了第一场胜利。

  10年来,科技小院师生先后研究或引进冬小麦、夏玉米、西瓜、苹果、葡萄、棉花等作物高产高效技术37项。仅小麦深耕一项技术,就使当地小麦产量平均增产6%。

  实践出真知,创新无止境。在曲周,中国农大致力与当地政府、企业等各方不断拓展合作,促进资源汇聚,科技之花在实践的沃土中绚烂绽放:

  ——绿色种养业不断发展。优良新品种和生态友好种植技术加快推广,种养一体化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成果初显。

  ——产业链不断延长。一二三产业加深融合,生物科技产品走向世界,蔬菜、花卉育苗产业兴旺。

  ——国内外智力汇聚。来自英国洛桑试验站和美国、荷兰等地高校的专家教授,带来世界绿色农业发展最前沿的理念和技术。

  ……

  从改土治碱把土地治理好,到挖掘土地潜力增加产出,再到如今关注土壤健康,探寻人与土地和谐共荣之路,46年来,农大师生在扎根乡土的同时,对于土地的理解不断深入。

  “我一直告诉同学们,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来这里是为了深刻地理解这块土地,为土地带来变化。要站在潮头,为国家的农业绿色发展找到好办法。”如今已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张福锁说。

  春华秋实。土地孕育果实,滋养希望,人也在土地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

  “我们越来越发现,这片土地上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农技问题,更多的是社会问题,于是学自然科学的我们也开始关注社会科学。”中国农大副教授、曲周实验站副站长张宏彦说,留守儿童、农村垃圾、贫困等问题进入越来越多农大师生的视野。

  在人与土地不断互动中,人与人的关系也在悄然发生化学反应。

  在农大曲周实验站的院子里,常有当地百姓和农大师生来到中国工程院院士辛德惠的墓碑前祭扫。

  从改土治碱到此后农业综合开发,曲周倾注了以辛院士等为代表的几代农大师生的心血。辛院士去世后,一部分骨灰留在了曲周——这个他奉献了半生的地方。

  曲周,农大;村民,师生。虽有时空变幻,近半个世纪的情谊从未改变。

  如今,鱼水深情在无数个科技小院中涌动——

  “村民们特别热情,总给我们送菜,常常看到我们就说,地里的菜吃不完,你们快去薅薅吧!”

  “今晚在实验站开会,告诉阿姨我会晚点回家,结果夜深时候在院门口,看见阿姨一直打着伞在雨里等我。”

  “脚扭了,下地做饭困难,邻居发现后天天让我上她家吃饭。”

  ……

  在科技小院学生日志中,除了推广农业技术,写得最多的就是来自村民们质朴的关怀。

  曲周实验站里,一棵39年前栽下的柳树已是枝繁叶茂。大树见证了农大师生和曲周人民的情谊,厚植于土中,不断向更辽阔的天空舒展。

  “‘先有实验站、后富曲周县’,曲周和中国农大的情谊水乳交融,历久弥新。”曲周县委书记李凡说。

1 2 3 共3页

编辑:谷永光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 专题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

  • 专题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

  • 专题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专题

    工人日报e网评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