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时代“网红”博主的“三农”观-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数字乡村时代“网红”博主的“三农”观

2019-05-23 21:39:12 新华网

  新华社郑州5月23日电(记者刘高阳)如果没有互联网,李海华可能就放弃种植了。

  三年前,在外打工十八年的他决心回徐州老家承包土地搞种植,第一季收获时,发现自己把积蓄赔了个精光。

  四十岁的李海华第一个想到的是:上网找答案。

  他和活跃在网上的“付老师种植团队”等“三农”博主取得了联系,打什么药、施什么肥、什么时间除虫、什么时候除草……在他们的指导下,李海华开始专注于田间管理。

  “这是个细水长流的过程。”李海华说。

  两季作物过后,产量和品质逐渐提升,他的收入上去了。现在,点开李海华的微信聊天界面,显示的是十几个同行群新消息的红点,“青菜群”里有人问斑潜蝇如何防治、“秋收群”里有人出售西红柿纸箱……

  “像李海华这样扭转自己命运的农民,我们还认识很多。”博主“付老师种植团队”的成员柴现恩说,“并且我们一直都保持着联系。”

  柴现恩一度有八部手机,上万个联系人。他们于2017年开始立足于河南中牟和宁陵的种植基地,做农业知识和种植技术普及,团队粉丝量很快达到200万,阅读量超过2亿。

  “玉米高产施肥技巧,省钱又增产”“10亩地节省600元,10块钱自制增产套餐”……围绕着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他们发布了5000多条内容。

  “黄瓜高产种植新方法,绝招是用‘糖’”,这是柴现恩他们团队生产出的第一篇“爆款”。“当天阅读量就有60多万,眼瞅着每刷新一次,都增长几万的阅读量。”柴现恩说。

  数据显示,在某些农村普及率较高的互联网产品中,提供三农信息的相关账号2018年总阅读量是2017年的2倍、2016年的4倍。

  去年以来,“华农兄弟”“乡野丫头”“付老师种植团队”“农技小背篓”等一批“三农”博主迅速走红。他们中,有的在记录田园生活,有的在通过直播“带货”,而有的在介绍扎实的农业技术知识。

  他们是农村“网红”,却又不仅仅是“网红”。

  他们的身后,是正在被互联网改变着的中国农民的思维方式。越来越多的中国农民开始意识到,互联网连接着更广阔的世界,精细的管理和市场信息是比“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更重要的生产力。

  “我发布的图文有一个中心思想,就是如果你的作物出了问题,那一定不是单个的问题,而是整个田间管理都需要改进。”博主“农技小背篓”的作者王银超说,“农民们的观念在发生着变化,这种文章写得越细,阅读量就越高。”因为坚持为受众提供优质内容,王银超多次获得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三农”信息奖。

  差异化种植、精细化管理,通过互联网做营销、找市场,已经越来越成为中国农民经营种植的主要方式。

  “以前我们总说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做咱咋做。”郑州蔬菜所专家应芳卿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已经意识到信息的价值了。”

编辑:徐林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 专题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

  • 专题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

  • 专题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专题

    工人日报e网评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