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城市增至17城-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长三角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城市增至17城

2019-04-18 20:40:1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4月18日电 (记者 许婧)长三角地区正推动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工作,长三角门诊结算新试点统筹区结算通道18日正式开通。

  这标志着2018年9月首批开通长三角地区8个试点统筹区的基础上,新增江苏省南京市、泰州市、连云港市、常州市,浙江省杭州市、温州市、湖州市、舟山市,安徽省六安市等9个新试点统筹区。

  当天,2019年长三角地区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工作推进会在上海举行。会议提出,要提升异地结算服务便利性,逐步实现备案手段便利化,费用结算便利化,切实提高民众满意度;要优化工作机制,巩固加强省际间的沟通协调,形成“行政、经办、信息、监管”四位一体的议事协调工作机制,建立调研评估机制,对好的经验做法予以固化,形成长效;要扩大覆盖范围,加快实现三省市级统筹区和上海主要医疗机构两个全覆盖,增强民众获得感。

  按照会议要求,江苏、浙江两省在今年上半年将所有市级统筹区纳入联网覆盖范围;安徽省在9月前将有条件的市级统筹区纳入联网覆盖范围;上海在今年上半年将全市二三级等医疗机构纳入联网覆盖范围。

  出席会议的中国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指出,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实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的基础上,在长三角地区先行先试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有重要意义。三省一市搭建了沟通交流平台,建立了协同协调机制,国家医保局将继续大力支持长三角地区开展试点工作,并将适时推广试点取得的成功经验。希望三省一市继续勇于探索、密切协作,加强医保基金监督管理,强化和完善信息系统功能,处理好方便异地就医与分级诊疗的关系,把好事办好。

  上海市副市长宗明指出,推动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全覆盖,是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现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上海将提高政治站位,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抓好贯彻落实。进一步明确年度目标,切实做好提升异地结算服务便利性、优化工作机制、扩大覆盖范围、加快互联互通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做实做细工作,制定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抓牢抓实年度重点工作。坚持把好事办好,守住医保基金安全底线,让更多长三角居民从中受益。

  江苏省副省长陈星莺指出,长三角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人才等要素充分流动,推动区域产业、市场一体化;有利于优化整合区域优质医疗资源,增进民生健康福祉;有利于方便“候鸟老人”、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异地就医。江苏将主动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作用,加强与浙江、安徽的战略协同,加快推动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全面实施,推进全省所有统筹区与上海直接结算全覆盖,扩大试点医疗机构范围。

  浙江省副省长成岳冲指出,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工作,是推进长三角地区医疗等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关键点。下一步,浙江将抓早抓实,及早完成设区市开通异地就医结算,确保老百姓能刷卡、能结算,实实在在体会到这项民生实事的获得感。同时合理引导,把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与推进分级诊疗、有序就医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为符合条件的跨省异地就医参保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结算服务。

  安徽省副省长杨光荣指出,安徽将积极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践行为民宗旨,落实国家战略,把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这项为民服务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群众就医报销更加便捷,共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成果。安徽将全力支持、加快推进,加强医保目录、信息系统的对接,加大难点痛点疏解的力度,加快推进有条件地区的联网结算,尽早实现全覆盖。积极探索跨省医联体、远程医疗等交流合作,不断带动医疗卫生领域更多协作。

  据了解,2018年9月以来,江苏省南通市、盐城市、徐州市,浙江省嘉兴市、宁波市、省本级,安徽省滁州市、马鞍山市等8个统筹地区率先成为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首批试点,截至2019年4月15日,门诊直接结算总量已达3.3万人次,涉及医疗总费用961.4万元人民币。

编辑:李学平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习近平对欧洲三国进行国事访问

  • 专题

    李克强今年首访欧洲

  • 专题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专题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 专题

    全面深化改革这五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