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里的“急诊医生”杨华勇委员:中国巨型盾构将挑战世界之最-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隧道里的“急诊医生”杨华勇委员:中国巨型盾构将挑战世界之最

2019-03-11 20:45:18 中国新闻网

  隧道里的“急诊医生”杨华勇委员:中国巨型盾构将挑战世界之最

  中新社北京3月11日电 (记者 朱晓颖)“中国的巨型盾构将在三至五年内挑战世界之最,盾构机直径将达18米。”11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小组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杨华勇告诉中新社记者。

  穿江入隧、开山采矿、地下通轨、水下疏浚……这些国家“超级工程”的背后,都有“开路尖刀”大型盾构装备的功劳。

  “中国盾构,已和中国高铁一样,成为一张‘制造名片’。”杨华勇介绍,最近10年,中国盾构机制造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实现了技术自主,形成产业。中国国产盾构机批量出口至各大洲,尤其是金砖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已成为全球盾构机应用最多的国家。

 

  他清楚记得,上世纪70年代,国内开掘隧道,还使用人工“钢钎加大锤,打眼再放炮”的原始方法,到90年代中后期,中国盾构装备主要依靠进口,那时,他就在全国各个工地奔波,为“水土不服”的“洋盾构”看病,成了隧道里的“急诊医生”。

  近20年来,中国在这一“开路先锋”大型装备的自主研制上有了质的飞跃,突破了“卡脖子”技术,实现了规模量产,价格也大幅降低。

  他说,以硬岩掘进机为例,其“开掘”速度展现出中国“重器”的“锋利”。在中国的新疆引水、颚北引水、浙江朱溪水库、深圳地铁、重庆地铁等项目,以及国外的黎巴嫩供水、老挝水电站、伊朗引水等工程中,中国硬岩掘进机开掘速度屡创世界纪录。

  近三年,“中国造”硬岩掘进机交付了75台,其中10%用于出口,已全面占领国内市场,达到全球份额的75%;预计未来3年,其新增订单将超过100台。

  杨华勇说,近年来,中国众多重大基础工程齐头并进,盾构装备广泛应用在隧道、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轻轨、市政管线、水利疏浚、城市地下空间建设领域。

  杨华勇观察到,中国盾构装备正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比如让机器人去换盾构机刀头,这种技术还在研发中,是国际前沿领域。”杨华勇表示,未来,利用智能制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有望实现盾构机施工的无人、少人值守,就像自动驾驶一样:坐在办公室点点鼠标,就能看到中国“开路先锋”在全球各地的工作画面、动态数据。

  “中国盾构技术在国际上已从‘跟跑’提速至‘并跑’,期待未来能够‘领跑’。”

编辑:徐林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2019年全国两会

  • 专题

    2019年全国两会部长之声

  • 专题

    2019年全国两会代表之声

  • 专题

    2019年全国两会委员之声

  • 专题

    2019全国两会-中工两会日报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