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领略中国建造——上天入地的地标建筑(图)

2018-12-12 05:30:02 人民日报海外版

  图为北京国贸一期与二期工程资料图片。

  (人民视觉)

  图为北京“水立方”。

  (人民视觉)

  图为即将建成的“中国尊”。

  (人民视觉)

  上能入云的“中国尊”、造型梦幻的“水立方”、鬼斧神工的上海深坑酒店……一个个地标性建筑,成为今天中国各大城市最独特的名片,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前来观赏。在这些巧夺天工的楼宇背后,是中国建筑行业40年不断探索前行的脚步,见证了“中国建造”的崛起。

  

  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深圳速度”已经成为深圳一张名片,也是改革开放的代名词之一。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深圳速度”源自于中国建筑业。

  上世纪80年代初,深圳特区发布了当年“中国第一高楼”——深圳国际贸易大厦公开招标的消息,这也是中国建筑行业第一次公开招标。1983年,已在深圳建筑市场小有口碑的中建三局一举夺标。

  深圳国贸大厦主体结构工程施工中,中建三局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大面积内外筒同步液压滑模施工技术。彼时,中国建筑业施工水平较为低下,需要自拌混凝土,靠人工推着胶轮车将混凝土送往作业面,速度根本达不到滑模所需要的技术参数。3次试滑均告失败,各种指责和压力纷至沓来。中建三局建设者并没有气馁,最终找到滑模失败的原因。项目总工程师俞飞熊要求再滑一次,他对时任中建三局局长的张恩沛说,“我是技术负责人,如果再次失败,我愿去坐牢。”张恩沛于是找到深圳市副市长表示,“若再不成功,我们加倍赔偿损失。”中建三局的决心感动了深圳市相关决策层,拿到了第四次试滑机会。

  1983年9月18日的傍晚,夜色静谧,第四次试滑在深圳市政府领导、相关专家和1600名工人的见证下终于成功。全体员工挥舞着安全帽,叫喊着、拥抱着,庆祝这一次胜利。

  最终,中建三局创造了“3天一层楼”的建造奇迹。中建三局的负责人回忆,其实当时最快的时候2天半就能建好一层,而且质量完全合格。但是为了消除人们对混凝土强度的担心,也为了给以后的投标留有余地,从深圳国贸大厦第31层开始把速度控制在了3天一层。“3天一层楼”的创举迅速传遍全国,被称为“深圳速度”。

1 2 共2页

编辑:王川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习近平访四国并出席G20峰会

  • 专题

    习近平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访问三国

  • 专题

    李克强对新加坡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

  • 专题

    2018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专题

    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