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庆祝改革开放40年·印记】从“暂住证”到“居住证”(组图)-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庆祝改革开放40年·印记】从“暂住证”到“居住证”(组图)

2018-12-09 07:45:04 中工网——《工人日报》

  陈列在深圳劳工博物馆里的宝安县暂住证。 本报记者 吴凡 摄

  深圳一家模具公司工程师的居住证。资料照片

  每逢放假回家,刘礼国喜欢到深圳南山区的月亮湾公园散步。行走在荔枝林中,刘礼国思绪回到26年前,如今公园附近一栋栋花园式小区昔日只是铁皮瓦房……

  54岁的刘礼国是中建二局二公司西北分公司党委书记,30多年来,他一直是“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与20多年前不一样的是,现今无论走到哪儿,深圳都有个家在等着他。

  1992年,刘礼国从公司总部河南调到深圳经理部任团总支书记,与工人一起住在铁皮瓦搭建的工棚里。

  改革开放后,成千上万外来务工人员涌入深圳。作为城市建设者,他们带来人口红利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1984年,深圳开始实行暂住证制度。

  “到深圳7天内要申报暂住户口登记,两个月内要申办暂住证。”刘礼国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初期办理的暂住证是一本封面上写有“深圳市经济特区暂住证”字样的小本子,需要300多元;后来变成了卡片,正面是证件照片,反面是万里长城图案,办理费用降至100元。

  “卡片式暂住证进入人口系统管理,有防假功能,且携带方便,不怕沾水。”刘礼国仍记得,当时深圳办理假暂住证“很有市场”,有不少人靠此谋生。

  1996年1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暂住人员户口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刘礼国回忆,那时夜晚常有民警到工棚里检查证件,没有暂住证的就会被遣送至东莞的樟木头。

  “那时候深圳就是一个大工地,我当过工地党组织书记,做过项目经理,也管过工地食堂。”刘礼国感叹道。在深圳20多年,他一直跟着项目跑,参加过近10个工程的建设,换了12张暂住证。

  当年到深圳第一个月,领到300多元工资,刘礼国可高兴了,“之前在河南洛阳邙山上班月工资才108元,来了深圳涨了很多。”

  2001年,刘礼国将妻子和儿女从河南接到深圳。2003年,他在公司建的中建荔香家园买了一套房子,在深圳有了属于自己的家。随后第二年,他将户口迁至深圳,暂住证换成了身份证,“深圳就是我的家。”

  为了让非深户籍人员在深圳安居乐业,2008年8月1日起,深圳正式实施居住证制度,暂住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暂住证仅代表能在深圳居住,是暂时居住;而居住证指安定下来了,外来务工人员能享受到更多深圳户籍居民的待遇,增强了对深圳这座城市的归属感。”刘礼国说,从“暂住证”到“居住证”,一字之差体现出深圳城市管理的重大进步。

编辑:傅仁誉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习近平访四国并出席G20峰会

  • 专题

    习近平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访问三国

  • 专题

    李克强对新加坡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

  • 专题

    2018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专题

    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