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浦东迈向改革开放新高地 地球仪旁解开“成长烦恼”-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90后”浦东迈向改革开放新高地 地球仪旁解开“成长烦恼”

2018-09-18 10:51:35 中国新闻网

  (改革开放40年·探潮头)“90后”浦东迈向改革开放新高地 地球仪旁解开“成长烦恼”

  中新社上海9月18日电 题:“90后”浦东迈向改革开放新高地 地球仪旁解开“成长烦恼”

  中新社记者 李姝徵 于晶波

  作为外界观察中国改革开放、城市发展的重要窗口,1990年举起开发开放大旗的上海浦东是位不折不扣的“90后”。28年如白驹过隙,如今,“改革开放样本”浦东正在中国改革开放巨篇中写下新笔。

  从前,浦东的“第一高楼”是滩涂中一座24米的消防瞭望塔。如今,以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厦为首的陆家嘴摩天楼群,已跻身全球最贵写字楼之列。作别了“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的尴尬,眼下浦东正以一区之力向GDP“万亿俱乐部”发起冲击。

  有人算了一笔账:若以楼宇高度计,从24米到632米,浦东“长高”了约26倍;若按GDP计,从1990年的60亿元(人民币,下同)到2017年的9651亿元,浦东“长大”了约160倍。

  然而,在上海浦东新区管委会首任主任赵启正眼中,“和世界经济融合,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对话”的全球格局,才是浦东真正的“高”与“大”。

  “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邓小平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番话仍被浦东人津津乐道。从开发开放之初,便将目光投向太平洋的浦东,吸引了中国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金融贸易区、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落户于此。

  倘若将亚洲经济发达地带视作一条高速公路,东京、首尔、香港、新加坡等仿若一个个“路灯”。浦东“引擎”轰鸣,上海“马力十足”,长三角亦随之起飞,跻身世界六大城市群。盯着世界版图奔跑的浦东成为书写“中国奇迹”的最佳窗口之一,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的活力与成就。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起点上,中国再次发出扩大开放的声音。如何在新一轮的扩大开放中继续领先?浦东亦面临“成长的烦恼”。

  “继续站在地球仪边思考。”赵启正的嘱托和此间官员、学者的观点不谋而合。

  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院长赵晓雷认为,浦东下一步要走的路,是构建中国扩大开放的高能级平台。平台构建的着力点,则落在上海自贸区向自贸港的转型升级上。

  在国际范围内,自贸港属于最高标准的开放环境,其突破效应更大于自贸区。赵晓雷认为,正因其更高水平的开放,可以倒逼中国国际业务监管和市场管理进行改革,使得中国的治理体系整体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平台上聚集的高端要素培育出新的功能和产业,将带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增强科技创新竞争力、全球资源配置竞争力、‘四大品牌’竞争力、现代产业竞争力和人才环境竞争力,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形成引领示范。”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如是说。

  浦东从洼地到高地的成长,实质上正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和发展路径变迁的缩影。站在地球仪边,“90后”浦东正进一步推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亦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坐标。

  不畏首畏尾,不规行矩步,不老调重弹,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地标城市中承前启后的“中生代”,改革开放曾令浦东乃至上海成为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标志。如今,正值28岁“芳华”的浦东,不但要有年轻人勇于开拓的闯劲和魄力,更要有对标国际、迈向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智慧和担当,“浦东要继续闯出一条新路。”赵启正近日受访时说。

编辑:李学平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2018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专题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 专题

    “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

    新时代担当作为典型风采—中工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