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开学季有点儿怵 可以试试这几招

2018-08-30 02:00:48 北京晨报

  转眼就到了九月,很多孩子一时难以调整状态,对暑假恋恋不舍,对开学充满抵触。于是,一些家长免不了要面对孩子“不想上学”的返校难题,无论是苦口婆心还是“威逼利诱”,还是谆谆教导的“糖衣炮弹”,家长们为了送孩子返校可没少下工夫。据澳大利亚解释型新闻网(The Conversation)报道,一些孩子对于上学的抵触已经上升到了心理问题层面,即所谓的“拒学症”,需要家庭学校多方面配合解决。

  啥情况

  1%-2%孩子经历过“拒学症”

  一项调查显示,大约有1%至2%的孩子经历过“拒学症”,他们想到上学就会感到很痛苦,并且长时间的缺勤。无论儿童还是青少年都可能出现“拒学症”,而这一心理问题引发的后果也可能是长期的。与旷课不同的是,“拒学症”的孩子不会出现其他问题,父母知道他们在哪里;尽管父母尽了最大努力让他们回归校园,但是他们仍然想待在家里。

  “拒学症”的出现并不是毫无根据,下面的几种场景很可能会让孩子出现“拒学症”:由于生病或休假而离开学校一段时间;转入新学校或者“小升初”“初升高”等重要转折点。

  迪肯大学心理学院高级讲师杰德·希恩和心理学家阿曼达·达德利建议,“拒学症”的形成原因很复杂,是由涉及孩子(例如对失败的恐惧)、家庭(例如父母过度保护)、学校(例如欺凌)和社会挑战(例如完成学业的压力)多重风险因素的复杂互动所引起的。

  干预措施有助于应对不适

  应对“拒学症”比较常用的干预措施是认知行为治疗,这种方法会鼓励孩子放松、让他们面对来自焦虑的挑战,并让他们逐渐暴露在自己的恐惧之下。其他干预措施还涉及家长和学校联络人。干预措施除了增加孩子们上学的时间外,还让他们学会应对痛苦和不适感。研究表明,在专业人员的支持下,这些孩子的入学率有所提高,不过他们的焦虑感还是会持续一段时间。

  希恩和达德利建议,如果孩子拒绝上学,或者身边有孩子遭遇“拒学症”,那么下面是几种可以参考的应对方法。

  怎么办

  尽早行动学会求助

  虽然身边有各种协助资源和专家,但学校和家长对于孩子不上学的问题通常会采取“耗着”的冷处理方式,以至于往往等问题已经出现,并且变得“根深蒂固”后,才想到应该行动。

  对于“拒学症”来说,“耗着”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项,因为每缺勤一天都会对孩子的学业成绩产生影响,而持续的缺勤更是和较高的过早辍学率、情感和行为障碍以及糟糕的社会适应性有关。

  为了减少这些负面后果,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要尽早行动,动员身边的支持群体。如果有需要的话一定要寻求专业帮助,所谓的“面子”问题绝不是不及时处理这一问题的理由。

  细致观察找出诱因

  找一个你和孩子都处于平静状态的时候,千万别选在临上学前,而是在时间充裕时让孩子自己说出去学校可能面对的挑战和惧怕的来源。这一步需要家长和孩子齐心协力,如果不能直接解决问题,至少定个计划一步步慢慢诱导孩子说出恐惧。

  对于一些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或者一些不善于表达自己感受的孩子,家长可能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第一步观察,家长可以说:“我注意到你早上表现得很心烦和担忧,你总是要求呆在家里。”第二步验证,家长进一步说:“我们都会有感到不安和担心的时候,这会让我们感觉不舒服。”第三步调整方向,家长接着说:“上学这件事很重要,你觉得我们能做什么来帮助你去上学呢?”

  行动和蔼态度坚定

  家长向孩子传达“善意”很重要,可以通过倾听孩子们倾诉忧虑、通过肢体表达爱或者在面对挫折时保持冷静来表达自己的“善意”,向孩子传达自己是想帮助他们的心愿。

  另外,鼓励孩子面对自己的恐惧也是一种善意,这能促进孩子的自信心和自主性。相反,如果一味地逃避触发焦虑的诱因反而会让孩子增加长期的焦虑感。

  家长一定要友善,但同时又要坚定自己的决心——要和孩子一起解决“拒学症”的问题。家长的这种立场可以通过说话的方式反映出来:“我知道去学校对你来说感到很困难,我们可以一起解决你的问题。但是你确实要去上学,因为学校生活每天都很重要。”

  转换思路有效沟通

  迪肯大学心理学院的专家希恩和达德利表示,他们的临床经验和相关研究显示,在父母和孩子沟通上学问题的方式上,存在着微妙而又关键的差异。试想一下这个情景:

  你在早上7点15叫醒孩子,正常情况下他7点45就应该出门。因为担心孩子睡不够,你坐在他的床边问道:你今天感觉如何?孩子表示自己很痛苦,说自己不准备上学。你很担心,于是说:如果你今天能上学就太好了。结果孩子表示拒绝。你开始感到焦虑和不安,在走出卧室前留下一句话:你不能一直这样。

  这段对话有什么问题呢?在这一场景中,孩子只有很短的时间做准备,虽然家长表现出了支持和关心,但是有关上学的“口头信息”是很模糊的,最终家长不得不痛苦地走出房间。

  如果稍微改变下方式,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每天在同一时间叫醒孩子,给孩子留出充足的时间让他们为上学做准备。明确地传达“上学”这一信息,比如可以说“该起床去上学了”或者“我知道你不想去,但是我们不能让你这么呆在家里”。如果孩子表现得很沮丧,可以一步一步“诱导”:“让我们先把早餐吃了”“来把书包整理好”等。

  家里明确作息时间

  用心良苦的家长经常会发现,他们鼓励孩子上学的努力经常受到来自家里的阻碍,比如孩子待在家里睡觉一直处于放松状态、孩子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或者腻在其他长辈身边以获得更多的关注。

  即使孩子没有去上学,也要制定一个类似于学校的家中的作息:到了该上学的时间就要起床换好衣服,在应该上课的时间限制孩子看电视和上网,鼓励他们完成课堂作业,在没完成功课前限制孩子和父母单独相处玩耍的时间。

  (本版编译 陈小丹)

编辑:肖天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 专题

    “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 专题

    晋江经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