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转变观念发挥优势找准定位,丝绸老字号——经纬纵横 织造“锦绣世界”

2018-08-22 05:29:20 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丝绸老字号里织机声声,穿越时空,承载着技艺回响,绵延至今……当下,拥有精湛技艺的丝绸老字号正面临着现代科技冲击、市场竞争和人才断代等多重挑战,惟有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品牌定位,创新企业体制机制才能重振辉煌。

  

  “做工精致的盘扣,配上秀美绚丽的勾边,加之层次分明的花型,半个多月前定制的礼服,现在取到,正好赶上七夕的婚礼。”北京前门大街的瑞蚨祥店里,顾客王小姐在试穿礼服。她说,自己和爱人选择来瑞蚨祥定制礼服,正是希望爱情能像绵延百年的老字号、传承千年的老工艺一样恒远长久。

  手工并非守旧

  在传承中改进古法技艺,融入思考与情感

  “每个月来我们这儿定做旗袍的有几十上百人,自穿的、收藏的都有,不少留学生出国前来做身旗袍,到国外穿上民族服饰,展现中国文化,倍儿有面子。”瑞蚨祥非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邹秋明说,量体、制版、剪裁、缝纫、整烫、盘扣、刺绣……一套高级定制的中式服装要经过九大流程、20多个部位的量体和50道以上的加工工序。“每一步都蕴含着细致入微的匠心。”

  “中国丝绸有千年历史,有曰‘自伏羲始化蚕桑为穗帛’,或自黄帝元妃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起,丝绸的制作技艺就在中国广泛传播,后经丝绸之路传向世界。据统计,全球90%的丝绸原料产自我国。”浙江省丝绸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建华说,在丝绸老字号里,裁缝手中的剪刀、织布机上的丝线,一经一纬、一纵一横交替来回,“吱吱呀呀”地传唱着这项古老的技艺……

  然而,这项技艺正受到电子织造、数码印染等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强烈冲击。

  摇纡、翻丝,穿梭、织布,细如发丝的丝线在手中被快速打结,再回到梭机中,循环往复……杭州福兴丝绸厂内,老字号杭罗非遗技艺传承人、年过六旬的邵官兴,正坐在手拉机上全神贯注地织着。“我们沿用杭罗的一种传统织法——水织法,”邵官兴说,坚持全流程手工制作,列入“世遗”,成为“国宝”,“很多国外消费者都钟情我们的产品,但人才断代、生产力不足,产量跟不上。”

  既然人工织制产量不足,为何还要执着坚持?“机器织品,纬线上缺少变化;手工云锦妆花,能在局部挖织,通过‘通经断纬’的技法,表现出‘逐花异色’的效果。”南京老字号裕豐祥云锦织造大师戴健一边操作织机,一边说,“我们不愿放弃人工织法和技艺,因为注入思考与情感的创作与技法,才是云锦的精髓。”

  当然,坚持手工并不代表着守旧,对于古老的技艺,师傅们也在不断钻研改进着。比如,“罗”织品是裕豐祥的招牌,“这是一种有‘编织感’的织法,其缺点也很明显,”裕豐祥董事长徐凤梅说,制作中,滑移造成孔距大小不一,影响美观和实用。去年,师傅们针对滑移问题进行研究,研发出一种新技术手段,在原有工艺中加上了“扣”加以固定,提升了织造的细密性。

  发展迎来机遇

  国际品牌冲击,倒逼老字号扩展市场引领风尚

  “这几年,出国旅游、海淘代购的人越来越多,身边一些朋友开始青睐国外产品……”对此,徐凤梅觉得纳闷,“几千年前,中国丝绸就有着世界影响力,为何消费者现在却钟情国外的丝绸产品?”

  “虽然定制礼服雍容华贵,”王小姐坦言,“但很难在老字号中,找到兼具时尚个性、适合年轻人消费的日常服装。”爱马仕、古驰、香奈儿……不少国外品牌抢占市场份额,也倒逼老字号企业转变观念、开辟市场。

  “长期以来,我国丝绸出口以原料为主,成衣产品相对薄弱。全国丝绸老字号企业不少,但真正算得上品牌的并不多。”李建华说,究其原因,是技术、设计和品牌建设的欠缺,让老字号“脱离”了市场。

  “近年来流行起一股复古风,毕竟人们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老字号中许多老手艺、兼具古典与潮流的‘小设计’必然越来越受追捧。”瑞蚨祥企划总监王强说,这为老字号打开“新市场”带来了新机遇。

  “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老字号的产品和服务承载着中华儿女含蓄而深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万安伦说,老字号应在“重心下移”上做足文章,提高产品“文化附加值”,展示特殊卖点和青春气息,以吸引更多年轻消费群体。

  “当下,不少年轻人开始追求老字号的文化元素、价值内涵等,尤其是‘千禧一代’,更青睐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与传承故事的品牌。”徐凤梅介绍说,这为老字号重回大众市场奠定了基础。对此,裕豐祥设计开发出《丝路千年·南京印记》《桃花·缘》丝绸首饰礼盒、《欢天喜地》丝绸新生儿套装等文创产品,赢得了年轻消费群体的喜爱。

  近年来,为促进老字号丝绸企业赢得更多认可,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也在积极努力:推出并实施高档丝绸标志,促进丝绸业以品牌推动产业升级,多家老字号企业位列其中;由中国丝绸协会牵头,定期举办相关丝绸服装创意设计大赛;制定丝绸国际标准,提升中国丝绸国际影响力……效果日益彰显。

  找准自身定位

  发挥传统优势,讲好品牌故事;苦练内功外功,重在做细做精

  “挺漂亮的,怎么评价数量这么少?”在瑞蚨祥的天猫旗舰店页面上,这句留言道出很多人的疑惑:和红火的实体店相比,瑞蚨祥的电商经营显得有些落寞。虽然官网、电商旗舰店、微博、微信公众号一个不少,但主营成品服装的瑞蚨祥,仅有丝巾成了网上销路的主力军。

  “相比于贴身设计的服装,丝巾更适合网络销售。店面销售和网络销售要错位经营,一味朝电商方向发展,是对老字号不负责的做法。”王强说,为维护老字号品牌的纯洁性,瑞蚨祥有其“稳中有进”的发展策略。除谨慎开展电商经营之外,也谢绝了五花八门的商演活动。

  “丝绸本身具有品质娇贵、不易清理、不易保存的特点,不太可能发展为全民消费的产品。”李建华说,“我并不赞成鼓吹丝绸企业应‘做大做强’的论调,企业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做细做精’。”

  坐落在北京前门大街牌坊一侧古色古香的小楼里,京城“八大祥”之一的谦祥益常年门庭若市。“我们不少产品都是‘代售’,固定的货源、固定的款式,质量有保障、回头客不少。”老字号谦祥益董事长董文虎说,店里曾接待过不少外宾,能借助国事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在市场巨变的浪潮下,不刻意扩张,旨在保住招牌的‘原汁原味’。”

  百年观前,风雨沧桑,静卧于苏州观前街的丝绸老字号乾泰祥,也曾受到市场冲击:门店附近大大小小的丝绸店如雨后春笋般地开了起来,有的价格低,有的“懂宣传”,一时抢走不少生意。陷入低谷的乾泰祥,当机立断,恢复“前店后坊”的老传统,组建设计师团队,让产品更有辨识度,总算保住了招牌。

  当然,无论开拓创新,还是固本守正,真正要让招牌万古长青,还得讲好品牌故事。“寻找到老字号和传统文化的契合点,让两者相得益彰,把丝绸之美推向普罗大众,走进千家万户。”万安伦说。

  “丝绸行业拥有独特技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其他行业所不能比拟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底蕴。”徐凤梅说,要打造丝绸品牌,就要苦练内功与外功。内功自然是产品的质量、设计与加工;外功则是讲好中国丝绸故事的能力。具体做法上,一方面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蚕种、走出去设立养蚕基地;同时抓住每次展销会推销展示,打响老字号品牌。(本报记者 姚雪青 宋 宇)

  本期统筹:刘涓溪

编辑:王川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 专题

    晋江经验

  • 专题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