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调研:脱贫攻坚一线 干部状态如何?(组图)

2018-08-06 08:31:38 瞭望

  吉林省磐石市烟筒山镇大黑山村驻村第一书记阚阅(右)在了解大黑山村肉牛饲养情况 张楠摄/ 本刊

  忘了时间,曾半夜跑去敲门做工作

  贫困是块“硬骨头”,“啃下来”要有干劲、有韧劲。“扶贫一线干部辛苦指数非常高,像一根绷得很紧的弹簧。”况顺航这样形容基层干部的工作常态。他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市里一名扶贫干部因为工作太忙,忘了时间,曾半夜两三点跑去敲贫困户的门做工作。

  “5+2”“白+黑”“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成为了受访基层扶贫干部最正常的作息方式。“为了迎接脱贫摘帽考核,白天暗访,晚上开会,像高考一样天天做卷子,模拟第三方评估。”贵州省一位基层区委书记说,“就连做梦都在做扶贫工作。”

  啃下贫困“硬骨头”,还要有办法。在全国扶贫一线,《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发现,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已经成为干部的共识。

  在旬邑县长舌头村,村民原来主要种植玉米、小麦,仅够自己吃和喂养牲畜。近年来,村子在陕西中医药大学帮扶下积极发展中药种植产业。本刊记者在村头田地里看到了大量的连翘苗。“去年第一年采,一亩地净赚2000元左右。”村支部书记吕存兴说,“今年种了1500多亩,贫困户今年有望全部脱贫。”

  陕西驻村干部袁亚宁盘活村里废弃的装饰花厂,优先招录贫困户,每人每月工资近2000元。装饰花还可以外包,让贫困户在家里做,“只要愿意干,脱贫没问题。”双腿残疾的左进军,父母70多岁,女儿读初中,现在他靠做装饰花一个月能赚1800多元,“以前别人养活我,现在我能养活家里人。”左进军说。

  在贵州省台江县台盘乡阳芳村,扶贫干部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乡村农业旅游。在一些农家乐庄园里,本刊记者看到西红柿、小南瓜已经挂果,长势喜人。台盘乡党委书记王志清充满信心地说,“通过务工、分红收入等方式,农业旅游将让所有贫困户受惠,将来还会有更大收益。”

  56岁的达吉住在西藏林芝地区米林县萨玉村,20多岁时发现患有神经纤维瘤,因病致贫,家里7口人住在只有50多平方米、用篱笆和石头砌成的房子里。在干部帮扶下,达吉家建起了250平方米的房子,还开起了小卖店,加上打理8亩种植着青稞和小麦的田地,已经实现人均年收入超过4000元。

  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在每个村建立光伏发电站,联网发电每年带来固定收入30万元左右,作为为贫困户兜底和村级扶贫基金的积累。同时,铁东区谋划发展采摘农业和乡村旅游,为脱贫后群众生活作长远打算。

  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地少物薄,是国家级贫困县。“区里建起了滑雪场,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雪场上班,月工资在3000元以上。”区委书记王彪说,崇礼区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将集体资源和扶贫基金入股分红,帮助贫困户获得稳定、可持续收入。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嘎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波(前左二)向海嘎村彝族村民宣讲十九大精神 刘续摄/ 本刊

  干部能力“脱了贫”,也有个别人力不从心

  在脱贫攻坚战中,全国各地、各层级部门的大批干部下沉到基层、深入到一线,开展群众工作。

  “脱贫攻坚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困难群众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也锻炼培养了一批干部。”况顺航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这个过程很艰难,也很充实。”

  “有些年轻干部没有基层工作经历,不会说群众话,不会做群众工作。在脱贫攻坚一线摸爬滚打一圈后,说话‘土’了,感情‘真’了,处理基层复杂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了。”福建安溪县委组织部部长史思泉说。

  “脱贫攻坚不仅是脱群众的贫,也把干部思想上的贫、能力上的贫脱了。”中组部在贵州台江县挂职县委副书记的赵凯明说。

  脱贫攻坚给贫困地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扶贫干部以身作则的带动下,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形成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勠力脱贫攻坚的良好势头。

  底庙镇东牛村驻村第一书记王超驻村期满后,村民集体联名书写“请愿书”,挽留他继续驻村。本刊记者跟随他到贫困户家走访,家家户户都热情地倒茶相迎。“王书记好着呢,和我们跟一家人似的。”贫困户万亚峰说。

  “以前有些干部走在街上会被群众戳脊梁骨,现在大家都会招呼喝水小坐。”贵州福泉市仙桥乡党委书记杨时江说,“干部的宗旨意识在回归,群众认可度提高了,干部的荣誉感也回来了。”

  不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一个多月的一线调研中也发现,一方面,扶贫干部的思想、能力在脱贫攻坚一线得到了锤炼提升,但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处于高强度、重压力的工作状态下,也有部分干部出现了力不从心或被动应付的问题。一线扶贫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对干部履职尽责提出了新考验。

  例如,在调研中记者发现,形式主义有抬头趋势。面对繁重的考核压力,一些基层干部出现了消极应付、出工不出力,工作上重形式、走过场而不重视实际效果的问题;一些干部不愿下基层,不愿担责任,个别的甚至“宁愿不进步也不下基层”。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当前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将扶贫工作任务层层分解下压,乡镇一级政府承担的责任大,基层普遍存在“过劳工作”情况。

  福建一位街道党工委书记说,每名干部往往承担着上级多个职能部门的多项工作任务,同一时段收到多个工作指示,难免出现工作完成质量不高的情况。

  “资源往上走,任务往下走,这也导致一些基层干部工作主观能动性不足。”青海一位县委书记这样说。

1 2 3 共3页

编辑:夏赛赛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习近平访问中东非洲五国并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次会晤

  • 专题

    李克强总理访问保加利亚、德国等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

    晋江经验

  • 专题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