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君|耳熟能详的旋律,鲜为人知的故事(组图)-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档案君|耳熟能详的旋律,鲜为人知的故事(组图)

2018-06-12 10:55:11 中国青年网

  《国际歌》到中国

  1888年6月16日,工人作曲家皮埃尔·狄盖特为巴黎公社战士、诗人鲍狄埃的诗歌谱好了旋律,《国际歌》诞生。当月23日,里尔工人合唱团在卖报工人集会上,首次演唱了这首歌,引发热烈反响,随即印刷发行了6000份单页歌谱。

  1923年,瞿秋白从苏联回国,担任《新青年》主编。他在苏联出席了第九次全俄苏维埃大会,见到了列宁。在那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里,他受到了蓬勃发展的各项事业和革命精神的鼓舞。瞿秋白下定决心,要让《国际歌》的中译版在中国广泛流传,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首战歌。当年6月15日,他翻译的中文版《国际歌》发表在《新青年》上。

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发表在《新青年》第一期

  这是一段足以让听者热泪盈眶的华章。有网友评论:当我意志消沉的时候我就听国际歌。当我斗志昂扬的时候我还听国际歌。

  在中国,也有众多脍炙人口、直击人心的红色经典歌曲。抗日战争背景下的《黄河大合唱》体现了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英雄气魄;抗美援朝背景下的《我的祖国》在对祖国河山的歌颂中展现了乐观深沉的爱国情怀;新中国万象更新背景下的《歌唱祖国》则咏唱了全国各族人民携手共建美丽祖国的豪迈情怀。这些歌曲都成了久久传唱的经典。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1944年,陕甘宁边区政府交际处赠给国际友人爱泼斯坦的《黄河大合唱》总谱。1981年,由爱泼斯坦捐赠军事博物馆。

  第一个故事,要从上面这份总谱说起。

  这份歌曲《黄河大合唱》的总谱,现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1944年6月,国际著名记者、波兰人爱泼斯坦随中外记者团到访延安,从陕甘宁边区政府交际处得到这本总谱。后来,他把这首歌曲带到了美国,并举办了演唱会,《黄河大合唱》的高昂之音传遍海内外。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穿越历史时空,当这首歌曲的旋律再次响起时,我们仍然感到热血涌动。

  《黄河大合唱》是用音乐吹响的警号。

  1938年,抗日战争正处在危急关头。这一年10月,青年诗人光未然带领着抗敌演剧三队的同志们准备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经壶口瀑布时,光未然被黄河的磅礴气势震撼了。他联想起黄河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这不正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吗?

  1939年,辗转到达延安的光未然,下定决心要把黄河的精、气、神写进诗中。经过一个月的创作,一首长诗《黄河大合唱》诞生。整诗以黄河为背景,痛斥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生动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

《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光未然。资料图片

  黄河震撼了光未然,光未然的诗也深深打动了作曲家冼星海。

  在看到诗歌的那一刻,冼星海潜伏许久的创作激情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在延安的窑洞里立刻开始了创作。创作过程中,他常处于一种无法自抑的兴奋状态,脑子里涌动着乐符,轻易不愿意停下来。

  据冼星海的夫人钱韵玲回忆:早春延安的夜是很冷的,我们用一小盆炭火取暖。我有时看他写累了,就煮一点红枣给他吃。那时候,延安的木炭还是很短缺的,夜深人静时,炭火熄了,窑洞里非常冷,但星海的创作热情却比火焰还要炽热!

  终于,用了整整6天6夜的时间,冼星海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这部大型音乐作品。《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8个乐章,汇成了壮丽的交响史诗。

1 2 3 4 5 共5页

编辑:韩京华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

    上合青岛峰会

  • 专题

    李克强访问印尼、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并访问日本

  • 专题

    聚焦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 专题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启动仪式在拉萨举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