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报道峰会做好一切准备-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为报道峰会做好一切准备

2018-06-08 05:59:05 中工网--《工人日报》

为报道峰会做好一切准备

——探访上合青岛峰会新闻中心

 

  6月6日,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新闻中心正式启用。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奔赴这座坐落在海边的蓝白相间建筑,为报道峰会做准备。今天,《工人日报》记者来到新闻中心进行探访、体验。

  可为3000名注册记者服务

  走进新闻中心,入口大厅处,一款名叫“六六”的机器人是不折不扣的“小名人”。作为一位迎宾机器人,它是咨询、问路、导航样样都行。“今天青岛的天气如何?”“跳支舞吧。”收到指令后,它就会给出准确回应,引得在场记者纷纷点赞。

  穿过大厅,在新闻中心一楼的媒体公共工作区,偌大的空间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高清全彩LED大屏及若干液晶信息屏。峰会开幕后,这些信息屏将即时播放公共信号画面及各类信息和通知。据了解,工作区共设有600个工位供媒体记者使用,其中200个工位配有台式电脑,这些电脑分别设置了中、英、俄三种语言系统。

  工作区一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池慧广正在工作。她告诉《工人日报》记者,自己6日下午就来到新闻中心。尤其令她印象深刻的是,许多志愿者能用双语甚至多语种流利交流,“非常专业”。

  新闻中心副总指挥侯晓东介绍,新闻中心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作为主场馆,媒体工作区域可使用面积为1.05万平方米,可为3000名注册记者提供完善服务。新闻中心场馆一层、二层和场馆外侧分别设置了综合服务区、采访区、MCR运行区、演播室等14个功能区域,场馆内无缝覆盖高速网络。

  科技元素让人眼前一亮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高科技产品在新闻中心的服务上得到了巧妙的应用。比如,增添了景观趣味的仿生机器鱼,能送水到跟前的送货机器人,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临时储物柜,即便5000人同时在线也能达到人均8兆网速的通信保障……

  在新闻中心的户外中庭小花园水池,有一条“鱼”体型较大,通体乳白色略显透明,鱼背上还有几个圆圆的点发亮变色。“这其实是一条机器鱼。”现场工作人员朱雪冰介绍,这款机器鱼拥有高度仿生的外形、强大的动力和可调节比重的设计,使其在水中游动自如。

  在媒体公共工作区的西侧,一排排看似普通的储物柜也是科技感十足。新闻中心办公设施设备组组长田祥雷告诉记者,储物柜应用到了人脸识别技术,无需扫描条形码或输入密码,几秒钟就能完成储物、取物,使用起来非常便捷、安全。

  此外,穿梭在新闻中心一楼的安防机器人“海海”也集多项“黑科技”于一身。它采用了人脸识别、热源扫描、自主巡逻等技术,配备远程、夜视镜头,根据设定好的路线进行自主巡逻,还能通过人机远程协作完成相对复杂的执勤任务。这款机器人能实现24小时360度无死角实时监控,画面可实时传至监控中心。

  处处体现节俭、环保理念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新闻中心处处体现着节俭、环保、创新、科技、特色的理念。”侯晓东说,新闻中心是在海尔全球创新模式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根据运行需要,经过一系列规划设计改造提升而成。

  记者了解到,新闻中心的所有隔断都使用了节能低碳绿色环保材料。为完整保持场馆建筑特色,设计施工团队打破常规,选择可快速拆卸、循环使用的灵通环保隔断搭建场馆内部各功能区域,所有隔断均按场馆需求定制生产,在车间完成精密加工,到现场快速拼装,不产生任何灰尘、有毒有害气体及废弃物等。隔断系统采用精密数控加工及一体锁扣技术,可快速拆卸,重复循环使用,有效降低了搭建成本。

  (中工网青岛6月7日电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杨明清 黄康 肖婕妤)

编辑:肖天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

    上合青岛峰会

  • 专题

    李克强访问印尼、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并访问日本

  • 专题

    聚焦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 专题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启动仪式在拉萨举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