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四川广元震后援建项目改善民生 汇聚港澳同胞满满的爱

2018-05-09 17:26:41 中国新闻网

  元坝第一小学的学生们在排练文艺节目。 鄢怀林 摄

  中新网广元5月9日电 (鄢怀林苗志勇)一排排农房拔地而起,村民安居;一所所学校美观漂亮,书声琅琅;一座座卫生院新建落成,设施完善;一条条公路蜿蜒山间,宽阔平坦;一项项产业蓬勃兴起,富民增收……近日,记者走进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多处震后港澳援建项目,这些民生项目汇聚着港澳同胞满满的爱,大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从2008年到201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已从当年的断壁残垣,发展到如今的生机勃勃。

  香港援建的昭化区中医院。 鄢怀林 摄

  整齐美丽的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室,柔软舒适的操场,红润健康的脸庞……行走在广元昭化城区元坝第一小学校园里,铺设人造草皮的操场踩上去格外舒服,校园文化特色鲜明,教室宽敞明亮,教学设施设备齐全,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

  汶川特大地震曾经造成该校校舍严重受损,学校被迫停课,500余名师生瞬间失去了学习和生活场所。“澳门同胞及时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在2011年6月9日,全校师生兴高采烈踏进依山傍水、恢弘大气、装备优良的园林式新校园。”元坝第一小学校长张绍迁介绍,总投资1700余万元的新校区于2009年2月破土动工,2011年6月交付使用,建筑面积7230平方米,可容纳1200余名学生。新教学楼以“感恩楼”冠名,食堂以“思源厅”冠名。“感恩楼”严格按照7级抗震、8级设防要求进行设计,主体全部采用框架结构。新教学楼每层都是双通道、双楼梯,以满足消防和应急疏散之需求,还配备了音乐室、计算机室、图书阅览室和多功能教室等。

  “我们的校园环境清幽、花木葱茏、设施先进;老师们早出晚归、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学校藏书丰富、亲情网吧开放、文体活动多姿多彩。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我们倍感荣幸,无比快乐。”学生张斌说,饮水思源,感谢澳门同胞的浓情大爱、让全校师生有了学习生活的不竭动力。

  除元坝第一小学外,昭化区还有多所学校得到了澳门同胞的资助。

  走进昭化区中医院,目力所及,不论是门诊楼还是住院楼,病人井然有序地排队候诊、医生忙碌着给病人看病的景象映入眼帘。

  “10年前,昭化区中医院位于卫子镇,只相当于一个乡镇卫生院,由于医院设备落后,业务用房不足,患者就医十分困难。”昭化区中医院院长黄明介绍,震后新建的昭化区中医院位于昭化城区,由香港同胞援建,总投资1400余万,于2009年动工,2011年建成。工程全部采用框架结构,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余平方米。新建的昭化区中医院有病房20余间,床位60个,同时新增了电子胃镜、彩超、血液全自动深化分析仪、心电图、监护仪、麻醉机等先进的医疗设备,并设置了医护、办公、治疗、检验、值班等科室。

  “如今,我们医院不仅满足了辖区市民的基本医疗需求,还解决了病人看病难问题,吸引了周边不少病人前来就诊。”黄明介绍,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业务,昭化区中医院新建的一栋住院楼即将投入使用,将极大地改善病人就医的环境。“下一步,医院将研究针灸康复治疗技术,打造医疗特色,从康养方面做文章。”

  “现在医疗条件好,我们患者治疗也很方便。”病人罗先生说,昭化区中医院的医疗条件基本成熟,群众求医再也不用到广元市里去寻找医院了,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完)

编辑:刘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李克强访问印尼、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并访问日本

  • 专题

    聚焦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 专题

    潮起海之南——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

  • 专题

    这些中国速度,让外国人刮目相看

  • 专题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启动仪式在拉萨举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