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里稻花香 亿亩荒滩变粮仓——中国海水稻试种取得重大突破(图) -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盐碱地里稻花香 亿亩荒滩变粮仓——中国海水稻试种取得重大突破(图)

2018-04-18 05:46:31 人民日报海外版

  袁隆平青岛试种

  取得重大突破

  金秋九月,黄海之滨,一片生长在咸水中的特殊水稻已稻穗累累、压弯枝头。这是袁隆平领衔的技术团队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

  “其实,海水稻本身并非新事物,高产高耐盐的海水稻才是‘稀罕物’。”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技术处处长王克响说。通常水稻品种的耐盐度在3‰以下,在国内外的“半咸水”地区也已发现了多种耐盐度为3‰至12‰的野生水稻资源,但普遍存在产量低、米质差、株叶形态不佳等缺点,多年来相关技术难题一直难以攻克,造成现有海水稻品种无法直接推广。

  袁隆平说,现有海水稻品种多为半野生状态,亩产只有100公斤左右,农民种了连成本都收不回来。但如果亩产能提高到300公斤以上,农民种海水稻就划得来,种植积极性就会提高。

  2017年9月28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水稻研究所、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权威科研机构在青岛举行了“耐盐碱水稻材料评测会”和“盐碱地改良技术评测会”,对海水稻产量等相关技术成果进行评测。

  “最高亩产为620.95公斤,原来的预期目标为300公斤,大大超过了我们的预期!”扬州大学教授、“耐盐碱水稻材料评测会”测产组组长刘世平在经过“确定测产水稻材料”“收割”“数据测量”等多个步骤后,宣布了海水稻实地测产结果,现场一片欢呼!

  这个亩产意味着我国在海水稻研发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此外,还有3个材料亩产测产突破了400公斤,分别为547.72公斤、490.47公斤、438.14公斤,均远远超过了原先预计的300公斤数值。

  年近九十的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通过视频连线观看了实测结果后,高兴地对现场工作人员说:“这个成绩非常好,如果用优良中差来评判,可以达到优了。”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国栋说,这次培育的海水稻实现了多个技术突破,最重大的技术突破在于可以用含盐6‰的咸水直接灌溉并且产量大幅提高。620.95公斤的亩产量,已超过了目前已知含盐6‰咸水中生长的“海水稻”最高产量。

  计划5年增加1亿亩

  海水稻良田

  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总部所在地,青岛国际院士港16号楼的一楼大厅显著位置挂着一张我国盐碱地分布图。从图上可以看出,中国盐碱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分布,盐碱度也各有不同。

  这张盐碱地分布图,就是袁隆平正在攻克的“堡垒图”,而海水稻就是最好的武器。它不仅能改造盐碱地,而且能增加粮食总产量,对保证我国和世界的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袁隆平说,全球有142.5亿亩盐碱地,亚洲有48亿亩,占全球的1/3以上。中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约3亿亩可以开发利用。这些盐碱地如果种上高产海水稻,粮食增产前景十分广阔。

  记者近日从青岛市科技局了解到,青岛市万亩国家级滨海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暨国家级滨海盐碱地稻作改良研究所项目近日正式实施,首期1500亩海水稻种植中试示范基地已开工建设。

  据介绍,这个项目位于城阳区上马街道王林庄社区桃源河流域,建设周期3年,项目完工后将彻底改变社区土地的盐碱化现状,把原有盐碱荒地改造为可种植主要粮食作物或蔬菜的良田。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首例海外项目“绿色迪拜”,今年1月12日在迪拜正式启动。“绿色迪拜”项目以盐碱地稻作改良技术为切入点,打造沙漠绿洲数字化农业新模式,将其建设成为沙漠人造绿洲。

  据了解,这个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领衔的团队承担。这个团队下一步将在黑龙江大庆、新疆喀什、新疆和田、吉林白城以及阿联酋迪拜进行盐碱地和沙漠土地改良和海水稻种植,加快海水稻的产业化推广。

  袁隆平团队破解粮食安全问题的目标远不止于此,他们提出了一个分“两步走”的雄心勃勃的计划。

  第一步,要用3年时间,让耐盐碱水稻的抗盐碱能力超过6‰且亩产300公斤以上;第二步,再用5年时间,实现稻作改良盐碱地技术产业化,为国家增加1亿亩耕地,多养活8000万人口,并推动全球化发展,帮助更多耕地资源稀少的国家拓荒变田,助力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本报记者  陆培法)

1 2 共2页

编辑:王川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

  • 专题

    2018全国两会

  • 专题

    2018新春走基层

  • 专题

    聚焦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

  • 专题

    奋斗·劳动者之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