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就朝鲜半岛局势、“一带一路”等热点答问(组图)-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部委

外交部就朝鲜半岛局势、“一带一路”等热点答问(组图)

2018-04-18 19:17:56 外交部网站

  问:周一时,你已经介绍过中印官方近来互动频繁。这次印度外长访华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中印互为重要邻国,同为发展中大国和主要新兴市场国家。两国领导人确定中印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的目标,引领两国各领域合作取得长足发展。今年以来,中印关系呈现积极发展势头。中方愿同印方一道,保持高层往来,拓展务实合作,妥善管控分歧,推动两国关系取得新的更大发展。

  应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邀请,印度外长斯瓦拉吉将结合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会议对华进行工作访问。斯瓦拉吉外长访华期间,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将同她举行会谈。双方将就中印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问题等深入交换意见。相信斯瓦拉吉外长此次访华将有利于增进两国政治互信,推动中印关系持续稳定向前发展。

  问:据美联社报道,美国一个智库17日晚就“一带一路”倡议发布报告称,相关项目并非为实现双赢的经济发展,而是产生了政治影响力,扩大了中国军事存在,反映了中国的安全意图。报告还称有关项目存在缺乏透明度等问题。你对此有何回应?

  答:我今天上午看到了美联社的这一报道,但还没有看到报道中提到的报告。事实上,昨天上午美联社向发言人办公室发来了传真提问,我们也及时进行了详细回复。但遗憾的是,美联社今天的报道仅仅援引了中方的一两句话,有关报道是不平衡的。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得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响应和支持,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方签署了合作协议。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不是顺应时代潮流、造福各国人民、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光明的发展前景,“一带一路”建设怎么会获得如此广泛的响应和支持?

  我想再强调几点:

  首先,“一带一路”倡议本质上是一个经济合作倡议,其最核心的理念是通过基础设施和各领域互联互通,加强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我们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打造互联互通的物理条件和人文环境,扩大全球有效需求,巩固全球经济复苏的总体态势。

  第二,“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阳光倡议。中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合作,无论是规划合作蓝图还是实施具体项目,都由参与方商量着办,一切都在阳光下运行,坚持公开透明。中国从不打地缘博弈小算盘,不搞封闭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

  第三,“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互利共赢的倡议。既着眼于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更着眼于世界经济联动发展;既致力于同相关国家分享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也有助于推动解决当前世界发展难题,是一个促进全球发展合作的中国方案。在建设过程中,中方始终坚持市场运作,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努力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事实上,一大批合作项目已经或正在全面推进中,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增加民众福祉发挥了积极作用。

  最后,我想提醒一下炮制这份报告的有关人士,如果一直以一种阴暗的心态、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别人和世界,就会觉得外面的世界处处都是阴暗和陷阱。如果相反,抱着阳光心态、敞开心扉,就会看到窗外的世界已经是阳光明媚、春暖花开。

  问:关于在台湾海峡举行的军事演习,你能否提供更多细节?有报道称这次演习比以往的规模都大。你对此有何评论?

  答:关于这个问题,请你向军方或国台办询问。

  问:据报道,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已于昨天起对斯威士兰进行“访问”,称此行是蔡就职后首次“访非”。你对此有何进一步评论?

  答: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不仅被联合国决议所确认,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普遍共识。

  当前,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将于今年9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必将掀起中非合作新高潮。冈比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重返中非友好合作大家庭,充分表明一个中国原则是人心所向、势不可挡。我们真诚希望有关非洲国家认清世界大势,早日加入中非友好合作大家庭。

1 2 共2页

编辑:夏赛赛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

  • 专题

    2018全国两会

  • 专题

    2018新春走基层

  • 专题

    聚焦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

  • 专题

    奋斗·劳动者之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