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中工网
 

当前位置:中工网时政频道实时报实时新闻-正文
中国互联网20年征程焕发创新生机
//www.workercn.cn2015-12-16来源: 中国日报网
分享到: 更多

  构建有秩序、自由的互联网

  今年9月22日,习近平在访美前夕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曾指出,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遵守秩序。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我们既要充分尊重网民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权利,也要构建良好的网络秩序,这也是为了更好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互联网作为一个相对于传统传播方式而言的崭新的平台,给人们带来社交互动、信息服务等极大便利,但充斥于其间的谣言、欺诈、诽谤、隐私泄露等,同样给网民带来许多困扰。互联网早已真真切切地影响社会发展进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依法治网,是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

  近日,在回答境外媒体有关中国互联网管控的提问时,鲁炜再次强调,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对互联网内容是没有管理的,中国只是在坚持“依法治网”的根本之道:“我们越来越多的是依照法律来加强网络空间的治理,也依照法律来对外开放。中国的开放大门是永远不会关闭的,我们对全世界的互联网企业是开放的,只要你不伤害中国的国家利益、不伤害中国的消费者利益,我们都欢迎到中国发展。但是,我们不欢迎那些挣了中国钱、占了中国市场,还诬蔑中国的人。”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在互联网开放问题上的双重标准饱受诟病。几年前在中东一些国家街头动乱中,Facebook(脸谱)和Twitter(推特)等社交网络被西方国家捧上了天,对易产生谣言、破坏社会稳定等诸多问题却视而不见,如果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对其稍有管控,就被口诛笔伐,就是“打击民主和自由”。然而同样是骚乱,如果发生在自己国家,在通过社交网络进行传播时,动辄利用国家机器进行干预,再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予以管控、删帖、封号,甚至还经常有执法部门监控和逮捕发帖人的案例。

  社会生活有边界,网络世界有底线。互联网是虚拟的,但绝不是法外之地。这个道理并不复杂:网络活动本身即是社会生活的投射,网络貌似虚拟,可在网上制造的种种伤害都是真实而具体的,保护公民在包括网络在内的任何地方不受伤害,这是法治的义务和责任。真正的自由,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那是对自由的无知,如果人人都为所欲为,自由就将荡然无存。

  我们希望那些习惯于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依法治网的外国人能够放下偏见,勿以“政治正确”自居。明智的西方人早已看到了一个坚持“和为贵”的中国,在促进互联网大繁荣大发展等很多全球性问题上可以提供合作与支持。(左峤)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 韵动天鹅湖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