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中工网
 

当前位置:中工网时政频道实时报实时新闻-正文
迟到的勋章(图)
//www.workercn.cn2015-09-02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抗战前夕,阎宝航夫妇与子女们在南京合影。

   阎宝航(1895—1968)

   现年88岁的阎宝航三女儿阎明光。

  半个多世纪后,一枚国外的纪念勋章被辗转交到一位红色特工的后代及战友手中,一段传奇经历渐渐从尘封的历史中被打捞出来。

  1995年,俄罗斯驻华使馆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授勋仪式。时值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经总统叶利钦授权,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向已故的阎宝航和他领导的情报小组中健在的成员阎明诗、李正文,颁发了“卫国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章”。

  参加仪式的阎宝航三子阎明复回忆,现场十分庄严,罗高寿称,阎宝航提供的德军进攻苏联准确日期的情报,以及日本关东军东北布防资料的情报,其贡献将载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史册。

  “我们的心情复杂,备觉遗憾,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如果父亲能亲自参加仪式该多好,可惜他看不到了……”阎宝航的三女阎明光感慨。

  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内,阎宝航的子女对父亲曾做过的事知之甚少。

  从周总理取名“阎政”,到俄文代号“巴维尔”,从解放后同事尊称的“阎宝老”,再到秦城监狱代号“67100”,一点一滴,一份份记忆的搜集、拼接,儿女们对父亲的“重新发现”经历了漫长过程。

  “吾之最大欢悦,莫过于同胞骨肉彻底解放”

  加入中国共产党前,阎宝航是一名基督教徒,还曾出任蒋介石发起的新生活运动总干事。

  “因自幼家境贫寒,父亲12岁时还是猪倌。”现年88岁的阎明光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讲述,童年的父亲常跑到私塾窗下听课,先生发现他天资聪颖,便免费接纳他上学。

  1913年,18岁的阎宝航考上当时东三省的最高学府——奉天两级师范学校预科。他不仅成绩优异,还是足球、篮球两栖明星。

  5年后,阎宝航以全优成绩毕业,谢绝多方聘任,担任奉天基督教青年会干事。这时,阎宝航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

  青年会推崇“造就青年,服务社会”,一直崇尚“教育救国”的阎宝航,于1918年创办奉天贫儿学校,至1928年,该校已发展为拥有几所分校和一个试验工厂的完善的教育机构。

  著名教育家黄炎培视察贫儿学校后不吝赞赏:“当年北洋大员熊希龄先生,以国务总理的地位与声望,费很大力气才办成香山慈幼院。你一个师范生,无权无势,竟凭一种志愿,白手起家,创造出如此业绩,确实难能可贵。”

  青年会是一扇西式文化橱窗,各种思想不断交融。受几位地下党员的影响,每周一聚的“星期三会”逐渐将读书讨论重点转向对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并形成东北第一个社会主义研究小组。

  阎宝航开始由民主主义者向社会主义者转变。

  张学良主政东北后,日军加紧了侵略东北的步伐。在张学良的支持下,阎宝航相继发起成立“辽宁省国民外交协会”、“辽宁省拒毒联合会”,一场轰轰烈烈反对日本人毒品走私和销毁毒品的运动为其赢得“关东林则徐”的美誉。

  1929年10月底,阎宝航参加了太平洋国际交流会议,并在会议上将辗转获得的英译本《田中奏折》公开,引发舆论哗然。“父亲是第一个向世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野心的人。”阎明光说。

  “九一八事变”后,阎宝航被日寇悬赏5000块大洋追捕,被迫逃亡北平。在北平,阎宝航召集成立“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继续为抗日救亡四处奔走。

  1934年,阎宝航出任蒋介石发起的新生活运动总干事,深得蒋介石和宋美龄信任。接下来的3年间,阎宝航常跟随蒋介石夫妇到各地宣讲“新生活”,建立分会。

  “据一些老人回忆,当时有一些达官贵人想要见蒋夫人,都要先往我父亲那儿打电话、登记预约,然后,我父亲请示蒋夫人来安排,父亲由此结识了一大批国民党的党政军各界高官。”阎明复回忆。

  西安事变后,阎宝航飞赴西安,向东北军、西北军将领转达张学良亲笔信。此行的意外收获便是与周恩来首次会面。谈及出使西北的教训,阎宝航诚恳地对周恩来说:“我们东北人在政治斗争上缺乏经验,希望多予指导。”

  1937年,阎宝航正式提出入党申请。这并非他首次提出申请。据苏子元回忆,1927年,阎宝航曾向他提出入党要求,后因苏子元前往苏联等原因被搁置。

  1937年9月,阎宝航由周恩来、刘澜波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几十年后,阎明复从病榻上的刘澜波处得知父亲当年入党的曲折经历。

  “当时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支部,所有重大的事情都得报告。发展吸收父亲入党是一件大事,所以延安向共产国际报告此事。共产国际方面答复说:阎宝航是国民党上层反动分子,不同意吸收入党。当时党内也有人议论,认为父亲社会关系复杂,不可靠。周恩来则回答:‘你关系不复杂,但是阎宝航能做的事,你做得到吗?’”

  父亲给阎明光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句话是“打回老家去”,每谈及此,父亲愤慨不已。1938年保卫大武汉期间,时年11岁的阎明光在“九一八”大会上演唱《松花江上》,全场含泪合唱的情景令她终生难忘。

  “吾之最大悲痛,莫过于民族同胞惨重牺牲;吾之最大欢悦,莫过于同胞骨肉彻底解放。”阎宝航日记中此番独白,可以看作其在革命道路上孜孜前行的动力。

1 2 3 4 5 共5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 韵动天鹅湖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