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28年的改革逻辑(图)-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浦东28年的改革逻辑(图)

2018-09-18 10:48:54 《瞭望》新闻周刊

  陆家嘴鸟瞰 徐网林摄

  浦东,因位于上海黄浦江东岸而得名。

  曾几何时,一句“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道尽了黄浦江两岸的繁华与落寞:向西远眺,“十里洋场”,“东方巴黎”;往东回望,阡陌纵横,危棚简屋。

  早在1918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就曾感慨:“如果浦东发展到浦西的水平,那中国就不得了了!”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先生还描述了在浦东建设一个“东方大港”的设想。然而,这一设想当时并未成真。

  直到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向世界宣示我国将继续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而浦东,也从“烂泥地”变成“领头羊”,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28年来,浦东经济总量从1990年的60亿元跃升到2017年的9651亿元,年均增长15.1%;财政总收入从浦东开发之初1993年的11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938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年已超过6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2.3万亿元。

  更重要的是,通过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浦东触碰了改革开放40年来许多难啃的硬骨头:在全国率先尝试“土地实转、资金空转”的土地开发模式,一举激活沉睡的土地;率先探索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率先探索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率先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率先进行自贸区试验——在中国改革史上,浦东书写下一个又一个“第一”。

  “应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的浦东,用28年的“创城史”阐释着自己的改革逻辑——始终在落实国家战略的前提下,探索自主创新;始终在“地球仪旁思考浦东开发”,吸纳世界智慧,坚持改革开放不停歇;始终从人民利益出发,寻找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

  率先突破的改革基因

  “要好钢,找宝钢”。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上海宝钢从成立之日起就与改革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978年3月30日,中央正式批准了宝钢建设项目。

  1978年12月23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发表。同日,宝钢建设打下第一根桩。

  2016年,根据中央安排,原宝钢集团和原武钢集团联合重组,成立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开启了国企改革的先河,成功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企业科技现代化发展道路,开创了中国钢铁企业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位于浦东新区世博大道1859号的中国宝武大厦里,新时代宝钢人仍在续写着“再创一个宝钢”的故事——勇于实践,不断创新,闯出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

  这样的故事,在浦东新区1210平方公里的热土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2016年初,浦东在全国率先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对试点涉及的116项行政许可事项,分取消审批等5种方式进行改革试验,以解决企业“办证多”“办证难”的问题。

  这是浦东基于自身发展需求而开展的一项基层创新,与此同时,这项创新始终位于国家顶层设计的框架内,得到了中央相关部门的有力支持。

  2016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浦东新区暂停实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11部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文件规定的行政审批等事项,以支持上海“证照分离”改革。今年9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向全国有序推开已在上海自贸区等试点的“证照分离”改革,破解“准入不准营”的难题。

  在中央的统筹谋划下,浦东改革沿着这样一条路径前行:基层创新试点——中央支持肯定——暂停或修改相关法规——向全国复制推广——进一步推动基层制度创新。浦东开发开放28年来,很少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与这种改革开放的反馈环路有密切关系。

  如果把目光向前看,浦东的这种改革基因其实早已有之:无论是1990年的浦东开发开放,2005年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还是2013年的上海自贸区改革,无不是在党中央的领导谋划下进行的。与此同时,浦东的一线改革者也“无中生有”推出了土地批租、证照分离等一大批基层创新成果。

  “2015年办一张公共卫生场所许可证花了整整20天,材料和手续都很繁琐;今年同样是这个证,当天就能办结。”站在上海浦东新区行政服务中心的大厅里,上海一家酒店的政府事务总监还东平感慨。

  还东平感受的“浦东速度”,来自于上海正在推进的“一网通办”改革。作为这项改革的先行区域,浦东已实现327项涉企事项的全覆盖,其中“全程网上办理、不见面审批”占53%,“线下窗口只跑一次”占47%。

  “我们实施‘窗口无否决权’机制,即线下窗口工作人员‘说YES不请示,说NO要报告’。”浦东新区行政服务中心主任蒋红军说。

  近年来迅速崛起的新零售样本盒马鲜生就是改革的受益者。盒马鲜生的“新零售业态”有卖场、餐饮服务,还有网络下单配送。对于政府部门而言,这种综合业态的审批还是第一次。

  盒马鲜生创始人兼CEO侯毅说,面对新业态,浦东没有简单说“NO”。经过和企业的探讨研究,浦东新区将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同时纳入了盒马鲜生的经营许可证,并首次把互联网功能业态加入食品许可证。

  如今,国务院已发文在全国推广“一网通办”政务服务。而自从2016年在浦东开出第一家店以来,盒马鲜生已在全国的数十个城市开出66家门店。

  28年来,浦东作为实施国家战略的核心区、突破口、试验田,坚持“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辩证统一,在全国大局下思考和行动,将“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基层创新有机结合,为试点经验的全国复制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

  如今,上海自贸试验区已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一致的市场准入方式;符合高标准贸易便利化规则的贸易监管制度,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口岸监管服务模式;适应更加开放环境和有效防范风险的金融创新制度,形成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这些亮眼的制度创新为全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了新路、积累了经验。

1 2 3 共3页

编辑:李学平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2018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专题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 专题

    “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

    新时代担当作为典型风采—中工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