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中工网
 

当前位置:中工网时政频道新春走基层-正文
一对父子列车员的春运(图)
//www.workercn.cn2014-01-23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在同一个车队值乘的父子列车员刘洪兵和刘健青。资料照片

  1月21日9时许,从成都发往青岛的K206次列车顺利抵达终点,目送最后一名乘客走出车厢,列车员刘健青长舒了一口气。四天前,也就是17日的下午两点,刘健青第一次踏上从青岛发往成都的K208次列车,14号硬座车厢。那一刻,他明白,他将从这里启程,像父亲一样,开始自己的列车员生涯。

  刘健青今年24岁,刚刚退伍,他的父亲刘洪兵是一名有32年工龄的老列车员。在山东济南铁路局青岛客运段工作的父子超过100对,但父子二人同在一个车队负责值乘的,实在不多见。据刘洪兵介绍,从爷爷那辈算起,他们家代代都是铁路职工。儿子最初选择当兵并定向转业至铁路系统,刘洪兵心里顿时有了着落:“都说干我们这一行辛苦,一年有半年颠簸在外,可我们一家都对铁路有着深厚的感情,铁路就像我心里的根,不能到我这里断了。”

  17日第一次上岗那天,刘健青穿着整齐、精神饱满。“跑车时要仔细、安全,老人孩子上下车要多搀扶,尤其是冬天,车门口把手冰凉,旅客一碰一缩手,容易摔倒……”刘健青耳边响起父亲殷切的叮嘱,那张充满关爱的面容又浮现在脑海中。“请出示车票!”“注意脚下安全!”刘健青一边有序组织旅客上车,一边大声宣传。虽然多次听父亲讲过,但面对人头攒动的旅客,他还是有些紧张。他一门心思投入到扶老搀幼中,丝毫不敢马虎。

  此时,刘洪兵正站在一隅,默默注视着儿子,替他捏了把汗。31年前,他也是从这里启程,从一节小车厢登上了人生大舞台。如今,青岛开往成都的K208次列车,硬座17号车厢,就是刘洪兵的另一个家。“这条线路上带孩子的旅客多,生病的旅客多,都需要多照顾。赶上吃饭,去电茶炉打水的人多,怕挤着烫着孩子,总要帮他们打上水,泡上面。遇到病人呢,就提醒他按时吃药,睡着了给盖盖衣服。都是些寻常小事。”刘洪兵说。

  在铁路系统中最平凡的岗位上,刘洪兵一干就是31年。每年春运,都是他最忙的时候。三十多年间,他只在家里度过了10个春节。“年三十儿在列车上多好。找几位乘务员到餐车帮忙包饺子,然后换着班会餐。还邀请车上的旅客一起庆祝,能说的说,会唱的唱,素不相识的人凑到一起过年,那热闹,不一样。”刘洪兵告诉记者,他有一个愿望,现在,他把这个愿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让每一个坐到车厢里的人都能感到回家般的温暖。春运之后,依然情满旅途。

  K208次列车缓缓开动,隐隐可以看见车门里刘健青充满朝气的笑脸。车轮滚滚,载着两代人的热忱和梦想,奔向远方。(本报记者 刘艳杰 本报通讯员 黄雅楠 姜兆蓓)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