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中工网
 

当前位置:中工网时政频道实时报实时新闻-正文
探访亚洲最大灯笼工厂:连接世界的“中国红”
//www.workercn.cn2017-01-24来源: 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更多

  资料图 春节临近,合肥市庐阳工业园内的手工灯笼生产企业异常忙碌,加班加点赶制灯笼。 中新社记者 张娅子 摄

  中新社合肥1月24日电 题:探访亚洲最大灯笼工厂:连接世界的“中国红”

  作者 张俊

  钢丝笼胚,扎灯笼套,套灯笼布……春节临近,王开明的灯笼厂正忙得热火朝天,每天都会有成千上万个灯笼从这里发往世界各地。记者23日来到安徽合肥开明工艺宫灯制造有限公司,探访亚洲最大的灯笼生产基地。

  在中国人眼中,红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中国红”灯笼既是中国人过年过节的重要装饰,也是全球华人的特色标识。上世纪90年代末,王开明下岗后,看准了灯笼市场的潜力,从小作坊做起,一步步成为亚洲最大的灯笼生产基地。

  “灯笼是民俗文化很深的节日产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灯笼。”王开明介绍,从8月份开始,灯笼厂就开始生产,最高峰时一天制作5000只,一年的灯笼产量超过500万只,除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更多的是销往美国、东欧和东南亚。

  韩信鹏在灯笼厂工作已经有7年了,他告诉记者;“要制作一台灯笼,除了要会绘画和剪纸,还要掌握编扎和刺缝等工艺,过去的灯笼主要是由竹、木、藤、麦秆、彩纸和兽皮等制作而成,而现在更多的是由金属、合成皮革、绒布等材料制作而成。”

  韩信鹏表示,尽管很多传统手工艺品都逐渐被机械化生产代替,但他们依然坚持纯手工制作。“灯笼生产对手工活要求十分严格,裁剪、制版、打样和缝纫,支撑的长短衔接和布料的宽窄程度稍微拿捏不好,制作出来的灯笼就会走形。”韩信鹏说。

  王刚是灯笼厂的一名老员工,对于灯笼制作有自己的心得。布料印染要使用的“中国红”颜料要正,烫金贴字要平整不留缺口。王刚表示,不管是手掌大小的灯笼,还是五六米高的大灯笼,都是使用传统工艺制作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而这也是灯笼畅销海内外的原因。

  每年春节前,王开明都会带着员工调研市场,研发新式的灯笼。“不同地域和国家畅销的灯笼款式也不同。”王开明说,灯笼制作分为三大派系,分别是河北派、泉州派和陕西派,他们制作的灯笼集合了三派各自的优点,并进行了改良,这种灯笼是最受欢迎的。此外,针对海外的客户,他们也会制作一些仿古木制宫灯、日式和韩式宫灯。

  王开明说,目前,合肥开明工艺宫灯制造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传统手工灯笼生产基地。每年的农历新年和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无论是平民百姓的家门,热闹非凡的集市,还是海外的唐人街,都会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中国红”灯笼。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多,灯笼不仅成为营造喜庆氛围的工艺品,更成为全球华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认同和尊重。”王开明说。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 韵动天鹅湖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