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中工网
 

当前位置:中工网时政频道实时报实时新闻-正文
记“南京好人”约翰·拉贝:对生命有大爱
//www.workercn.cn2015-08-25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纪念拉贝最好的方式就是深刻反思历史、防止悲剧重演

  回到柏林后,拉贝到处演讲揭露日军暴行,结果被盖世太保逮捕,出狱后行动遭限制。纳粹投降后,他又因为纳粹党员身份被盟军投入监狱。虽然最终被释放,但拉贝只能在西门子公司担任低级翻译,勉强维持生计。1950年,拉贝在穷困潦倒中病逝。此后,拉贝的事迹被人淡忘。直到1996年,华裔女作家张纯如撰写《南京大屠杀》时才发现了长达2000多页的《拉贝日记》。同年,中德共同建立的拉贝纪念馆在南京开放。此后,《拉贝日记》先后在中国、德国、日本、美国和英国出版了中文版、德文版、日文版和英文版。2009年,电影《拉贝日记》上映。在中国网友票选的“十大国际友人”中,拉贝名列第二位,仅次于白求恩。

  海德堡大学教授、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谈到祖父时表示:“祖父经常说,他在中国生活了多年,他的儿孙辈很多都在中国出生。基于这种情感,他应该对那些在中国与他打了多年交道并成为朋友的人负责。他还说,在中国的日子里,包括在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对他一直都很好。也许就是这么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和对别人负责的态度,促成了他的举动。”

  托马斯·拉贝在海德堡成立了约翰·拉贝交流中心。他说:“战后,德国人民努力寻找造成悲剧的起因并进行反思……虽然历史无法改变,但是德国对于给欧洲造成的损失深感歉意。要想正视过去,就必须知道那时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有助于我们认识以前所谓的‘敌人’,是把过去的‘敌人’变成未来的‘朋友’的重要一步。”托马斯·拉贝强调,要避免战争,必须与其他国家的人民和平共处、对于曾经犯下的错误深刻反省和道歉,这是德国人战后得到的最宝贵的教训。

  访问拉贝墓园的时候,一些游人正在扫墓。退休企业主厄根·舒勒说,拉贝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在历史问题上,德国也曾经走过弯路,以为自己闭上眼睛就谁也看不见了。现在,德国从政府到民众都意识到,只有正视历史,才能放下包袱继续前进。柏林工程大学学生梁爽是南京人,他说,自己从小就知道拉贝先生为中国人民作出的贡献。“我们永远要纪念他,既是感谢拉贝和其他国际友人的义举,也是警示自己不忘历史”。路德维希德中友协理事吴刚表示,他以前看过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但约翰·拉贝当年所处环境比辛德勒艰险得多,他的善举意义也更为重大。他说,纪念拉贝最好的方式就是深刻反思历史、防止悲剧重演。

  (本报柏林8月24日电 管克江)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 韵动天鹅湖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