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民生

优势栏目

他们拼尽全力只为了能和普通人“一样”

2018-05-28 10:01:46 中工网

  所以后来他自学了艺术玻璃雕刻,这让他内心的自豪感更强烈了。他始终认为男人就应该成家立业,如今他有了妻子,也开始有了事业,他终于做到了。

  由于妻子从小小儿麻痹,原本对孩子不抱希望的他们却迎来了一个可爱的女儿,殷彬当时觉得,自己人生的春天终于来了。

  可好景不长,两人发现孩子对身边的声音没有任何反应,忐忑不安地带孩子跑到了医院,听到医生确诊了孩子的听力障碍后,殷彬觉得自己的天都塌了!从小到大他人生经历的种种艰难,他不想在自己孩子身上重复上演。

  如果自己像别人有一双健全的手,那孩子不会说话他也能和孩子用手语交流,可是他没有。在孩子面前,殷彬第一次承认自己是个“弱者”,只要能让孩子能听见声音,他甚至愿意给医生跪下!当时殷彬不了解人工耳蜗的概念,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他两次求医的时候都问医生能不能把自己的耳朵割下给孩子换上,作为一个父亲,他因自己残缺的双手感到深深的“愧疚”。

  为了孩子他愿意倾尽所有。

  为了让孩子听见声音,殷彬在石家庄兼着三份工作为孩子的医药费拼命挣钱;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治疗环境,他在石家庄、北京两地来回地跑,一年之内带着妻子孩子在北京搬了七次家。另一边,妻子在北京,一个人带孩子求医问药也是困难重重。有一次北京下暴雨,妻子的电动车坏在了路上,只能推着车子走很远的路去接孩子。一家人为了给孩子治病倾其所有、负债累累,后来终于通过各种渠道,殷彬和北京爱的分贝公益基金会取得联系,由基金会资助了孩子的康复训练费用。

  孩子能听到声音的那一刻,殷彬告诉小姑娘说:“爸爸送给你一句话,只要你努力,就会有收获。”孩子懂事地点了点头,还安抚地摸了摸爸爸的头,

  守得云开见云明,如今殷彬的孩子已经和听力健全的孩子一样,可以坐在二年级的教室里,享受“家事国事天下事,声声入耳”的学生时代了。

  这是北京爱的分贝公益基金会捐助的1403个听障儿童训练家庭的其中一员。父亲叫殷彬,母亲叫黄绘梅,女儿的名字融合了父母二人的姓,叫殷黄妮,来表达爸爸妈妈对她的珍爱。

1 2 3 共3页

编辑:昕亚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汶川地震十周年

    灾难面前,生命是如此脆弱,却又如此坚强。难忘守望相助的日日夜夜,致敬不屈不挠的灾区人民。

  • 母亲节大声说出爱

    人一生中最坦诚的时候往往是儿时或者是老年,年轻时的我们藏了太多话,尤其是对家里人,对我们的母亲。

  • 如何进行职业技能鉴定 你知道吗?

    职业技能鉴定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不同级别鉴定的人员,申报条件不尽相同。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1

      他们拼尽全力只为了能和普通人“一样”

    • 优势栏目

      致敬!《等着我》95岁抗联女兵苦寻战友70年

    • 优势栏目

      63岁绝症企业家寻救命老友 40多年后终重逢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