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评论

医用耗材加成改革,治理“过度医疗”又一举措

2019-01-03 06:41:21 中工网--《工人日报》

  北京医改的2.0版本让医改触角更深更广,希望这是次增量改革,实现医患双赢、经济社会效应双赢。

 

  据多家媒体报道,2019年元旦前夕,北京市卫健委发布《北京市改善医疗服务规范服务行为2019年行动计划》,其中提出促进预约号源向基层下沉。此外,《北京市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将于2019年6月中旬实施,主要包括降低大型仪器设备检验项目价格,控制检查费用;提升中医、手术等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体现医务劳动价值;取消医用耗材加成,降低耗材价格;实施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和药品带量采购,进一步腾出费用空间;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增强群众获得感。

  医药以及耗材加成、“以药养医”曾长期支撑医疗机构的建设与发展。去年4月起,以医药分开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开始切断药品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利益关系,很多医疗机构开始告别“以药养医”的历史,“大处方”乱象大大减少,减轻了公众的医疗负担。

  可“医用耗材加成”,依然是当下压在患者身上的不小负担。按目前的医院财务制度,医院可以对医用耗材收取5%~10%的价格加成。2017年,原国家卫计委曾要求各医疗机构需要将耗占比(医用耗材在百元医疗收入中的百分比)控制在20%,这就意味着,医用耗材在医院毛收入中占的份额可能达到20%,以至于医用耗材成了不少医院的重要收入来源。

  尤需看到,不少医院为降低药占比,便增加医用耗材的使用,从而扩大医疗收入这个“分母”。以至于医用耗材过量使用成为“潜规则”。心内科学界泰斗、国内最早引进心脏支架的倡导人胡大一就曾多次批评心脏支架的滥用现象:不少患者一次性就被放入3个以上,有的甚至被放入十几个,而很少有人需要置入3个以上的支架,相当一部分患者被“过度医疗”。

  如此“过度医疗”不仅增加了患者支付,亦对康复带来了一些隐忧。此次北京医改升级,取消耗材加成,无疑是根治“过度医疗”的又一剂重药。何况,有许多内容都围绕取消加成、降低价格而展开。如在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试点;继续实施心内血管支架等六类医用耗材京津冀联合采购,并扩大联合采购的范围和规模等,显然都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整体医疗费用支出。

  时隔一年多,北京医改的2.0版本让医改触角更深更广,希望这是次增量改革,实现医患双赢、经济社会效应双赢。有评论认为,剥离灰色的“以药养医”“以耗养医”,理当回归合理的“以技养医”,让医生真正靠技术吃饭,体面生活。据北京市卫健委介绍,北京总体上仍在沿用1999年的医疗服务价格,75%的服务项目价格低于成本,医务人员工资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并不高。北京此次改革亦明确,提升手术等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直观体现医务人员价值。对优秀人才的旺盛需求,亦会带动多点执业,促进收入逐步阳光化。

  医院真正实现良性、有序发展,群众获得感才能不断增加。(刘效仁)

编辑:肖天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

    庆祝改革开放40年大型主题策划“春暖花开”

  • 专题

    2019我和我的祖国一起走过

  • 专题

    新时代担当作为典型风采

  • 专题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