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我是普通人,赶上了好时代”

2018-12-11 09:36:07 光明网-《光明日报》

  从第一批出国旅游热潮,到第一个黄金周,第一次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到如今,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游客免签证或落地签。2017年,国内旅游市场接待5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57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101.15%,人均出游达到3.7次。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就业的贡献率均超过10%。旅游已经成为我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成为人民群众重要的文化消费方式。

  人们的旅行方式也更加多元化,自由行的比例逐渐超过了跟团游,自驾游、邮轮游流行起来,旅游产品越来越多样化,旅行方式也从单纯的景点观光向更注重目的地文化体验转变。

  退休以后的郑泽平与爱人不仅一次次地踏上他们最爱的旅途,还肩负起了传播文明旅游的责任。在旅途中,他们帮助其他游客解决困难,帮助不会英语的游客翻译,也为大家讲解当地风俗和注意事项,甚至在旅行的邮轮上办起了讲座。2016年,她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好游客”,又被聘为北京市文明旅游公益大使,她将自己多年来的旅行经验和感悟分享给了更多人,也向世界传播着文明旅游理念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现在乘着邮轮进行环球旅行,感触很多。走过的地方越多,就越感受到强大的祖国是我们坚实的后盾。”郑泽平说道。

  “如今的老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

  12月5日,天气严寒,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老年大学的教室里却暖意融融。一群银发学员们正在这里上书法课,他们或提笔书写,或磨墨观看,或低声交流。身穿一袭红外套的唐满珍在女学员不多的教室里,显得十分打眼。

  今年64岁的唐满珍是土生土长的东安人,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与丈夫唐和平都是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子企业东安石矿的退休职工。

  “老年大学开设乐器、书法、舞蹈、拳剑等9个专业14个班,有800多名学员,教学内容丰富,一年四季参加县里文化节庆活动不断。”书法课一结束,唐满珍向记者热情地介绍老年大学的基本情况。

  “接下来是舞蹈班的课,我们正为县春晚准备节目。”唐满珍来到舞蹈教室。虽然舞蹈课时间未到,但老年学员们已整齐地来到教室开始排练。“一二三四、二二三四、三二三四……”随着节拍,唐满珍融入队伍中,一招一式,满眼含笑又一丝不苟。

  2009年退休后,唐满珍就成为东安老年大学的一名学员,从交谊舞、民族舞到书法,一周3节课,她很少缺勤。“活到老、学到老”,成为她的口头禅。

  唐满珍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育有13个儿女,只有6位长大成人。唐满珍是家里最小的女儿,在她的记忆里,小时候吃不饱、吃不暖是常事,曾经连续3个月吃红薯拌饭的经历让她刻骨铭心。“父母一辈子没离开过东安,晚年生活也就饲养鸡鸭,带带孙子,偶尔看看露天电影也是一种奢侈。”唐满珍满是感慨地回忆着,30年前,父母没有工资收入,没有社保医保,晚年怕给儿女增加经济负担,省吃俭用,小病拖、大病扛,生活拮据。在唐满珍的心里,自己这一代人的晚年生活不仅吃穿不愁,更追求精神愉悦,与父辈相比,生活幸福多了。

  舞蹈课下课之后,恰巧唐满珍的丈夫唐和平打来电话,说有些感冒要去医院,唐满珍随即赶往县人民医院陪他。“医保卡是总公司发放的湘潭市城镇职工医保卡,指定在我们当地县人民医院就医买药,很方便。”唐满珍说,有医保卡在手,报账速度很快,即用即报。

  一直以来,唐满珍夫妇身体还算硬朗,偶有小病,却甚少住院,上一次住院,还是十二年前的事。“当时,和平做了胆囊微创手术,那时候还没有医保卡,由单位开具住院同意书到医院办理手续,出院时根据规定按80%的比例回单位实报实销。”唐满珍说,现在有了医保卡,办理住院手续更简便,办理速度更快捷,出院即可在医院报账。

  唐满珍夫妇育有一子,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杭州、苏州和广东等地创业,小有成就。唐满珍退休将近10年,工资从退休时由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发放,改为2018年起由湖南省人社部门发放,工资金额也从每月2200元涨到了3000元。目前,她和丈夫两人退休工资为每月7000多元,除去2600多元的生活开支,大部分都能节余。老年大学学习、看新闻、散步、跳广场舞和出游踏青,成为他们的主要休闲方式。

  今年11月底,唐满珍夫妇还与东安石矿老同事刘三美夫妇结伴同行,参加了德国、法国、奥地利等西欧六国游。“趁着现在有钱有闲,每年至少一次的家庭出游,是必须的安排。”唐满珍乐呵呵地说,如今的老年生活收入有保障,看病能报销,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南通再也不“难通”了

  光明日报记者 訾谦

  40年前,对于交通不便的江苏南通人来说,走出南通,就意味着要“出一趟远门”。

  57岁的管婷是土生土长的南通人,据她回忆,40年前,乘船是外出的第一选择。“恢复高考后,我去南京读书,寒暑假往返,主要是乘轮船,曾被老友戏称为长江客轮的资深乘客。”

  管婷说,那时的南通港热闹、繁忙,不要说春节前,就是平时,只要班轮一到,码头上、广场上人来人往、摩肩接踵、人声嘈杂。下船的,接人的,买票的,候船的,做小生意的,踏三轮车的,还有倒卖船票的,熙熙攘攘,成为南通一道极具江城特色的风景。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家高速公路网线的建成,人们选择出行的方式开始呈现多样化,“过江汽渡”成为当时更多人的选择。从1984年起,通沙汽渡、通常汽渡、海太汽渡等在长江南通段陆续投入运营,去往上海等苏南城市,时间比以往乘坐轮船减少很多,只是有时会出现拥堵。

  “记得有一回我去上海出差,傍晚时回南通,遇到汽渡堵车,在江上苦苦等待了三个多小时。身边的乘客们就在感叹,要是有了跨江大桥,那该多好。”管婷回忆到。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2008年6月30日,苏通大桥建成通车。苏通大桥北岸连接盐通、宁通、通启等高速公路,南岸连着苏嘉杭、沿江高速公路。三年后,崇启大桥也建成通车,成为国家高速公路网中沪陕高速公路一部分,与宁启高速公路相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如今,驱车前往上海虹桥或浦东机场,仅仅需要两小时左右,这在原来是不敢想象的事情。”管婷说。

  当然,人们对快速出行美好生活的向往永无止境。2002年新长铁路全线建成,2005年7月淮安至南通间开行客运,结束了南通“地无寸铁”的历史。随后,宁启铁路南京至南通段客运投入运营,动车组又于2016年5月正式通车。南京至南通运行时间从原来的近4小时缩短为不到2小时。回忆到这里,管婷激动地说:“铁路运营当日,我也专门过了把家门口的‘动车’瘾。想当初,去南京乘坐轮船十三四个小时,乘大巴六七个小时,动车组大大提升了我们的交通效率。”“我们南通,再也不‘难通’了!”管婷笑着说。

  从“用双脚丈量”到乘坐时速350公里的高铁,从坐飞机“想都不敢想”到务工者春运包机回家过年……改革开放40年来,居民出行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交通运输业发展成绩令人惊叹,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和“中国模式”。

  “改革开放40年来,交通运输行业给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如今,‘只要身体健康,没有去不了的地方’,是现代人出行的真实写照。”原交通部副部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原总经理胡希捷表示,中国的陆路交通在全世界已经排名前列,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以及城市轨道运营里程等均位居世界第一。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高铁营业里程达2.52万公里,占世界高铁的三分之二,覆盖了中国65%以上的百万人口城市。

  “不只高铁,飞机也是我们出行常用的交通工具。出远门、去旅游,更多还是会选择飞机。”管婷说。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民航服务覆盖了全国88.5%的地级市和76.5%的县,并与国际上167个城市保持通航。航空运输作为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组成部分,已由从属补充地位,发展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我国帮助修建土耳其第一条高铁、俄罗斯第一条高铁以及瓜达尔港等多个重要项目,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正不断惠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民。

  “我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的交通大国,但仍然大而不强,距离交通强国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李小鹏表示,未来,我们要按照世界领先、人民满意的要求,建设具有世界眼光、中国特色的交通强国。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11日 14版)

1 2 共2页

编辑:刘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习近平访四国并出席G20峰会

  • 专题

    习近平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访问三国

  • 专题

    李克强对新加坡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

  • 专题

    2018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专题

    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