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迎巨变 巴蜀气象新——回望“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发展振兴-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十年迎巨变 巴蜀气象新——回望“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发展振兴

2018-05-11 11:03:56 光明日报

  十年,想要忘却而又时时记起的,一定是刻骨铭心、感天动地的经历。“5·12”汶川特大地震,是亿万中国人不能忘却的集体记忆。

  这几天,前来“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为遇难者献花祭奠的人越来越多。漩口中学大门处的纪念雕塑上,时间永远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

  “十年过去了,我们专门从成都赶来缅怀在地震中的遇难者,看到当年满目疮痍的灾区如今面貌焕然一新,我们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希望灾区群众的生活能够越来越好。”来自成都的李江兰一行四人自驾前来为遇难者献花。

  十年,是时间的跨度,是奋斗的历程,是重生的足迹。经过科学救灾、科学重建、发展振兴,在汶川特大地震中遭受严重破坏的巴山蜀地发生历史性改变。汶川、北川、青川……39个重灾县实现跨越发展,城乡面貌、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和精神生活等都迎来巨变。

  2017年地震灾区39个重灾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27亿元,是震前的3.2倍,灾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278元和14092元,是震前的2.8倍和3.7倍。如今的地震灾区实现了浴火重生,龙门山脉城镇村落美丽和谐,焕发出勃勃生机。

  奠定跨越发展的振兴动能

  “郊外杏花坼,林间布谷鸣”。立夏刚过,巴蜀大地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春耕。北川县禹里镇三坪村陡坡上的梯田一垄高过一垄,层层叠叠,村民们正在一片核桃树园中劳作。

  “这片核桃树是由禹三红高山生态合作社种植的,我在合作社里务工一天可以挣70元,再加上我养的80多只土鸡,现在一年挣得比过去多多了。”65岁的李显军停下手中的农活,一边说一边用手指了指旁边的公路,“地震后,公路直接修到了我们村里,家家住新房,户户通水电,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

  禹里镇党委书记徐进介绍,震后,全镇26个村房舍尽毁,道路全部损坏。现在,村村都通了水泥路,甚至通到了不少村民的院坝里。“如今全镇不仅发展起高山蔬菜、水果和中草药种植等特色产业,而且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人均每年可支配收入达到12000元,今年底将实现全部脱贫。”

  地震,震毁了北川,但重建又兴盛了北川。现在,北川县已建成中羌药材、高山蔬菜等特色基地75万亩,第一产业增加值从4.32亿元增加到10.8亿元,年均增长4.4%。“三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带动总共20384名贫困人口中15686人增收。各类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推广“村集体+种养大户”等“六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310个村集体经济全部达标。

  北川之变就是汶川特大地震灾区之变。通过重建,城乡面貌更新,基础设施改变,产业兴起,生态改善,巴蜀处处生机盎然,发展动力十足。

  什邡市震前是四川的十强县,地震让其经济遭受重创。十年来,什邡市坚持绿色发展,将106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拒之门外,把65家问题企业和101条落后生产线关闭淘汰,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18.32%。在北京市对口援建中,1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什邡经济开发区。什邡市2017年GDP总量达到284.7亿元,是2008年的3.1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1亿元,是2008年的3.6倍。

  四川明日宇航有限责任公司于2009年通过北京对口援建落地什邡市,现已成为国内拥有高端制造设备规模最大、专业最全、产品种类最多的飞行器零部件制造民营企业。公司不仅带动了整个产业协同持续发展,还解决了当地3000余人的就业,引进高端技术人才255人,为什邡乃至德阳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十年来,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始终把发展振兴,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灾后恢复重建和加快灾区发展的重中之重,推动了经济稳定增长,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巩固,民生保障稳步提升,居民收入明显增长,灾区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1 2 共2页

编辑:韩京华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李克强访问印尼、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并访问日本

  • 专题

    聚焦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 专题

    潮起海之南——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

  • 专题

    这些中国速度,让外国人刮目相看

  • 专题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启动仪式在拉萨举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