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中工网
 

当前位置:中工网时政频道实时报实时新闻-正文
老舍在战火中的第二故乡(图)
//www.workercn.cn2015-09-01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老舍先生抗战时期在北碚的全家福(左三老舍,左四舒乙)资料图片

  在抗战前,北碚是个默默无名的嘉陵江边的小镇。抗战使它名扬四海,全国的精英一下子集聚在这个西南小镇,成为大后方的文化中心,这在历史上是很罕见的。

  1943年夏,老舍先生来北碚定居。也是在这一年,母亲胡絜青携我们几个孩子由北平逃到重庆,全家在北碚团聚,从此定居在蔡锷路24号,也就是现在的北碚四世同堂纪念馆。因为那里老鼠很多,老舍先生就趣称之为“多鼠斋”。

  来重庆的路上,我们经过的都是在战火中挣扎的城市,看到的都是贫穷和战乱的景象。而到达北碚时,却看到了一个干净整洁、处处充满生机的城市。街道的两旁生长着茂密的法国梧桐,还有用各种植物组成几何图案的街心花园。北碚的建设者卢作孚先生和卢子英先生都是充满理想的人,他们建设北碚的理念与水准,在当时的中国已经很先进了。

  从1943年到北碚上小学,到1950年离开,我在北碚度过了7年难忘的童年时光。

  老舍先生在北碚定居的时间只有3年多,那是他的创作高峰期,他完成了超过100万字的作品。1944年初,他在这里创作了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第一部《惶惑》和第二部《偷生》。《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送给抗战文学的纪念品,同时,《四世同堂》还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最优秀的作品。

  舒乙(中国现代文学馆原馆长)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 韵动天鹅湖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