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中工网
春暖花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消费40年:

高品质成幸福生活的注脚

本集制作:韩瑞敏

春暖花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 综述

      改革开放是一个关乎中国这40年巨变的宏大命题,又是一个渗透在每个人衣食住行细节中的生活故事。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居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和富裕水平,消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衣食住行到文娱消费,我们每个人也都切身体会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福祉。

      个人生活的点滴记忆,汇聚成时代发展的洪流。40年来,每一座城市、每一个乡村、每一户家庭都发生着巨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逐步实现。40年征程告诉我们,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中国人民追梦的脚步,时代发展的壮美画卷上,会刻画出最动人的奋斗者的姿势。[更多]

资料

  • 这场发端于40年前的伟大变革,开启了中国历史一个崭新阶段。40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华大地发生了感天动地的伟大变革。

图解

春暖花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 衣:群众服装拾级而上

      老人们常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过去,我国各类消费品都非常短缺,节俭过日子是那时候人们生活准则。

      在改革开放之前,人们着装比较简单,款式基本上是中山装、军便装、人民装、两用衫的天下,色彩主要是蓝、绿、灰“老三色”。

      1978年后,改革开放的春风也摇曳着人们的衣衫,喇叭裤、蝙蝠衫、棒针衫等外来的“奇装异服”得到年轻人的青睐。而随着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新事物涤纶服装开始流行,“的确良”衬衫、碎花裙,成为上世纪80年代时髦男女的首选。

      如果说80年代是从单一走向多元,那90年代的服装则进一步与世界接轨。职业女性开始穿起套装,男士服装的商务休闲概念开始兴起。衬衫、T恤、风衣、羽绒服、羊毛衫……适合不同场合的服装类型丰富多彩;牛仔装、紧身T恤、露脐短衫、吊带背心、迷你裙……是年轻人的个性表达。

      进入21世纪,人们物质生活无虞,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精神追求带来棉麻服装的回潮,挑战自我的户外运动服装成为全民装备。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近年来,具有民族风格和传统文化特色的新中式服装日益受到青睐。

      经过短短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的消费价值观已经变得非常包容和多元化,各种款型的衣服、各类颜色的头发、各种风格的妆容,各式各样的生活方式,都能毫无顾忌地展示,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消费自由得到充分的诠释,节俭不再是社会唯一的标准,借贷消费成为新宠,过度消费、奢侈消费成为很多人新的生活目标,但同时,也有人返璞归真,崇尚简单生活,整个社会的消费价值观越来越个性化、多元化。[更多]

资料

  • 匆匆数年,新世纪来临时,城市百姓突然发现,不再发愁没衣穿,而是发愁衣柜塞不下——每家都会有几件买来后就没拆封的新衣。服装面料向真丝、羊毛等转变,款式开始讲究时尚个性。

图解

春暖花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 食:从吃饱到吃好

      中国人信奉“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40年里,老百姓的饮食从满足温饱到丰盛美味,再到追求营养健康,一餐一饭的细节,堪称“舌尖上的改革开放”。

      家住北京东城区的孟宪起今年75岁了,提起餐桌上的变化,老人家感慨万千:1985年,那时还是凭粮本按月去买粮,孟宪起家的定量是110多斤,两个儿子都是能吃长身体的时候,每个月家里的粮食都不够吃,一到月底就犯愁,不得不找亲戚朋友借。

      随着经济的发展,粮食和副食品不断丰富,粮票也可以到街上和单位食堂买馒头和大饼;再后来,取消了粮食定量和粮票,市场上各种面食应有尽有、花样繁多。原来在餐桌上要让来让去的馒头变成了最普通的主食,反而是那些粗粮做的食品身价更高了。这一贵一贱,变化中是几十年来老百姓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不再仅仅追求吃得饱,还要吃得健康吃得好。

      除了主食,各种蔬菜、水产品现如今也极大丰富。如果说40年前,蔬菜是“有什么吃什么”,无外乎白菜、萝卜、土豆老三样;那40年后的今天,蔬菜种类多到叫不出名字,想吃什么就有什么。

      昔日金贵的白面馒头如今成了再普通不过的主食,吃一顿洋快餐也由曾经的“奢侈消费”变成日常消费,更多的中餐企业出海捞金,中国餐饮市场规模攀升700倍……改革开放40年来,小小餐桌上的变化浸透着老百姓生活中的苦辣酸甜,记录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见证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变化,见证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更多]

资料

  • 家住东城区朝内头条社区的孟宪起今年75岁了,老人家生于物质匮乏年代,提起餐桌上的变化,老人家最想分享的就是他和半碗面、一屉馒头的故事。

  • 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中国的第一家餐厅在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1号开业,这也是进入中国的第一家外资餐饮,开业那天吸引了无数前来尝鲜儿的顾客

春暖花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 住:这四十年,住的越来越好了

      在老百姓看来,房子不是家,但有房才有家。房子,绝对是我们生活中最最最重要的事。改革开放40年来,老百姓的居住条件和质量显著提升。

      40年前,绝大多数城镇居民租住单位或房屋管理部门的房屋,只有少数居民拥有自己的住房。人口多、住房面积小、三代同居一室是当时较为普遍的现象。当年有首歌,唱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40年后,全社会竣工的住宅面积达到15.5亿平方米;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比1978年增加30.2平方米、38.6平方米。新建住宅种类丰富多彩,既有普通住宅、公寓式住宅,也有高档住宅、别墅等。

      40年前,许多城乡居民住的是冬冷夏热的平房、筒子楼,大部分还没有独立卫生间。冬天起夜的时候,得顶着嗖嗖的冷风走街串巷,那画面就是脑补一下也够“酸爽”的!40年后,随着棚户区改造和贫困地区危旧房改造项目推进,城市里许多蜗居的平房变成了高大的楼房,农村许多家庭也告别了低矮、破旧、设施简陋的住房。

      此外,40年前烧的是黑煤球,40年后通上了天然气。40年前挑灯夜战用的是煤油灯,40年后用的是节能灯,还要LED的。2017年,城乡居民有管道供水入户的住户比重达到97.7%和74.6%。

      在住房条件明显改善的同时,城乡居民的居住质量也明显提升。城市和乡村各种新建住宅小区和谐美丽……总之,这40年来,居住的环境越来越好了。老百姓在享受着新生活,也创造着新生活。[更多]

资料

  • 在河北承德市双桥区的一处高档小区里,92岁的李振起和老伴在这里安享晚年。翻开一本泛黄的相册,曾经熟悉的影像,瞬间勾起了无限思绪。“几十年间,家的变化太大了!”李振起手指着的一张照片,将时光迁回到上世纪80年代。

  • 刘璇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看着四合院的模型,好像回到了小时候。

春暖花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 行:从自行车大军到多元化出行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在交通强国建设如火如荼的当下,回望过去40年交通发展,也能看出时代的进步和变迁。

      “40年前的广州,大街小巷都比较狭窄,道路两旁屋铺错落交集,相对灵活的自行车是人们最佳代步工具。”现年61岁的广州市民梁永乐,在他17岁那年拥有一辆“五羊牌”自行车,“上世纪80年代末,上班高峰期的海珠桥全是‘自行车大军’,大街小巷也充满自行车‘铃铃’的声音”。

      1979年,中国春运历史性突破1亿人次。“一票难求”成为此后每年春运的焦点。2018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约为30亿人次。这意味着,40年间,中国春运规模扩大了30倍。

      如今,中国高铁通车里程超过2万公里,跃居全球第一,并创下最高运营时速、最低运营温度纪录。近几年来,中国高铁频繁实现“走出去”,兴建土耳其第一条高铁、俄罗斯第一条高铁……

      2018年末,家住河北石家庄的冯先生和儿子专门乘坐高铁来北京参观展览,一个多小时就能从石家庄抵达北京,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改革开放40年来,交通道路四通八达,不仅家用汽车步入寻常百姓家,居民出行还可以骑共享单车、叫网约车,出行更便捷。“等你长大,也许就进入无人驾驶时代了。”冯先生对孩子说,“你们这一代的明天会更好!”

      从主要依靠步行,到拥有第一辆自行车;从时速几十公里的绿皮车,到时速300多公里的高铁;从长时间排队只为搭上一辆公交车,到如今手机一开就能叫到网约车……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居民出行方式发生巨大进步。 [更多]

资料

  • 从步行到加重自行车,从轻便自行车到电动车,从汽车再到共享单车。对于仲建新一家来说,改革开放40年来三代人出行交通方式的改变,正是我国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理念转变的一个缩影。

  • 退休半年多,赵新华还是常常在凌晨三四点从睡梦中醒过来。此前37个年头中,这都是她起床准备去上班的时间点。

  • 如今,随着高铁不断提速,中国已经迈入时速两三百公里的高速交通时代。而这列时速二三十公里的慢火车,成了见证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铁路发展的“活化石”,映衬着中国铁路不断提速的过程。

春暖花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 结语

      改革开放4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71元增长到2017年的25947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22.8倍。40年来,人们的消费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曾经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粮票,牵动当年无数少女心的流行歌曲磁带,“豪车”配置的28寸永久牌自行车,复古的拨盘电话机……让人怀念,引人感慨;而今天,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手机、汽车、电脑等耐用品消费从少到多、从低端到高端,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满足了人们的精神追求。改革开放,我们的生活都在记录着。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伟大变革始于足下,人民幸福源于奋斗,砥砺奋进正当时! [更多]

资料

  • 40年来,百姓生活不断改善,大事件中、细微之处,幸福感和获得感已浸润生活。人们流连于老物件展柜前,看40年来电视的变迁。

  • 1986年,北京开通了第一家寻呼台126台。BP机一响,人们就迫不及待地直奔公用电话亭。不少人至今还记得北京寻呼台当年那个名句:声声百斯特,遥遥两心知。

总监制:王四新

策划:王妍 郭丽娟 冯裕

制作:刘云 徐林 卢云 傅仁誉 韩瑞敏 李学平
   韩京华 昕亚 谷永光 郑鑫 吴葳

设计:吴雨轩

页面:王瑛

中工网诚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