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新华社兰州1月7日电(记者张玉洁)6日,“改革先锋”樊锦诗走进西北师范大学,向青年学子讲述敦煌故事,激励他们逐梦坚守。
樊锦诗是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1963年,她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开始了与莫高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相守。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莫高窟在1987年成为中国首批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遗产地,并逐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全球典范。
樊锦诗说,她初到敦煌时,条件非常艰苦,喝咸水、睡土炕,风沙弥漫,但她没有离开,“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敦煌需要我,我就到敦煌工作。这是莫高窟的独特魅力使然,也是我作为一名文物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职业操守。”
樊锦诗说,改革开放40年来,莫高窟的保护、研究和管理事业,以及文化艺术的弘扬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在全国率先开展文物保护专项法规和保护规划建设、在全国文博系统率先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文物本体及其赋存环境进入科学保护时期等。
进入21世纪,莫高窟旅游开放和保护管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不让游客看不行,看坏文物也不行。”樊锦诗说,她持续思考、辩证分析。在科学监测分析的基础上,敦煌研究院创新设计出“数字电影+实体洞窟”的预约制,实现了保护和利用的双赢。
“转眼半个多世纪了,莫高窟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白天想的是敦煌,晚上梦到的还是敦煌。我80岁了,能为敦煌做事,无怨无悔!”樊锦诗说。
樊锦诗建议,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不要被“蝇头小利”吸引频繁跳槽,而应充分考虑专业特点和个人兴趣,实现自我价值。
两个多小时的宣讲,让600多名与会师生深受感动。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生尹璐瑶说:“樊老师20多岁来到敦煌时风沙满面,但她不惧艰苦,坚守至今。现在我们生活在阳光下,环境很好,更应该好好努力,踏踏实实做学问,尽最大努力保护敦煌。”
8专家齐聚故宫 呼吁文明古国联合追索流失... 2016-10-20 |
王旭东:坚定文化自信 担当文化新使命 2017-12-13 |
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规划将于年内完成草案 2018-05-30 |
大运河文化传统节目亮相杭州 展千年古运河... 2018-06-22 |
庐山加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图) 2018-10-01 |
关于改革开放杰出贡献拟表彰对象的公示 2018-11-26 |
关于改革开放杰出贡献拟表彰对象的公示 2018-11-26 |
中央财政大力支持文化遗产保护 2018-11-30 |
甘肃敦煌:在开放中发展(组图) 2018-12-10 |
颐和园、天坛门票收入明年起由税务部门征收 2018-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