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中工网
 

当前位置:中工网时政频道高层日志-正文
习近平强调“三个体现”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谋思路
//www.workercn.cn2016-05-18来源: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分享到:更多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5月18日电 (万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做到“三个体现”,即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体现系统性、专业性,为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给出答案。

  学者和媒体分析认为,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突出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重大部署。

  高度重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指出“两个不可替代”

  “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昨日的座谈会上,习总书记认真听取了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学、政治学、文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军事学等学科和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就如何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创新发展听取与会学者的意见和建议。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谈到,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现场参加此次座谈会的国防大学教授颜晓峰,会后在接受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谈到,民族复兴由大向强,哲学社会科学也要与之相适应,繁荣发展,构建引领民族复兴的思想理论。 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要对内形成强大的说服力感召力,对外形成有力的吸引力向心力,任重道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需要加倍努力,不负期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新形势下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纲领性文献。”人民日报评论员分析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这就是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两个不可替代”。

  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开展工作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指出,发展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为何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他认为,这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总书记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中国知识分子历来崇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如何开展工作?“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到“人民”二字,并特别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 总书记谈到,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他指出,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

  “马克思主义不断‘被过时’,恰恰证明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生命力。”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钟君在座谈会的发言中谈到,青年学人要立志真信真学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努力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研究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做忠实的信仰者,就要信“马”信“共”,使从事的马克思主义专业成为神圣事业。 颜晓峰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就能够推动理论创新,因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人民的声音。满足人民根本利益,提供社会发展规律探索,就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强调“三个体现”谋划整体思路

  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发展,始终与社会的大变革相伴随。当代中国,社会变革空前广泛深刻,实践创新堪称前无古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如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总书记给出了一套完整的建议。

  在“思路”上,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 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同时,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 三个体现”:一是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二是要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三是要体现系统性、专业性。总书记指出,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极其繁重的任务。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他谈到,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是知识分子密集的地方,要把这支队伍关心好、培养好、使用好”,“要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

  “中国作为世界影响越来越大的社会主义大国,不仅要有一流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而且要在国际学术界发出自己的声音,以扩大我国的影响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汝信认为,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要抓党的“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需要组织力量展开讨论和争鸣。 “面对当前我国改革与发展攻坚克难的局面,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社会更需要理论的支撑与活力。”北京语言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郑承军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 习总书记的讲话还提到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三个自信的必然结果和深远目标,三个自信,使文化自信更有理性、更有行动、更有保障。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