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永流传 红色热土焕新颜 - 时政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长征精神永流传 红色热土焕新颜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07-31 03:33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原标题:长征精神永流传 红色热土焕新颜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曦 邓崎凡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展柜里,静静躺着一枚长满了红锈的鱼钩,已看不出本来的颜色。86年前,在一场漫长而艰苦的跋涉中,它的主人将它从缝衣针变成鱼钩,用钓上来的鱼煮汤救了3个小战士的生命,自己却长眠在茫茫草地。

这位战士,是红四方面军的一位炊事班长;他和同伴紧紧依偎走过的这段路,叫长征。

80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完成了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历时两年,转战14个省,途径瑞金、遵义、会宁等地,行程2.5万千里。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

长征精神历久弥新。回望过去,长征途径之地大多艰、险、贫、困。80载风云变幻,如今的革命老区正以长征精神为红色引擎,昂首阔步踏上新时代的长征路。

江西瑞金:启程之地新活力

瑞金城西19公里处,矗立着一座高不过50米的小山,山石色泽如云,得名云石山。作为红一方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长征的出发地,它也被称为“长征第一山”。

1934年10月,万里长征从这里起步。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由瑞金出发,向集结地域开进,从17日开始,中央红军主力5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万余人,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

赣南人民为革命献出了优秀儿女。当年仅24万人口的瑞金,一共有11.3万人参军参战,5万多人为革命捐躯,其中1.08万人牺牲在红军长征途中。

长征精神是瑞金最深厚的给养和最亮眼的名片。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以红色旅游为龙头,瑞金市整合境内丰富的红、绿、古3种资源,按照相互融合的思路推进旅游大发展。

如今,瑞金每年都迎来大批游客,2017年至2020年底,累计参观人数达734.7万人次。2018年7月,瑞金正式脱贫摘帽。

与此同时,瑞金主动对接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海西板块建设,充分利用赣闽粤三省通衢的区位优势,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紧紧围绕电气机械、器材制造、现代轻纺等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一批重大项目已开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龙头地位正在凸显。

新的活力,在这片启程之地绽放。

贵州遵义:转折之城续传奇

遵义老城子尹路96号,一栋中西合璧的小楼临街而立。1935年的冬天,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会议在这里召开,中国革命的道路在这里迎来重大转折。

长征开始后,按照原定计划,中央红军准备转移到湖南西部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后,为粉碎敌人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数万名将士血染湘江两岸。

中国革命向何处去?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召开,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征程就此开启。

穿越烽火硝烟,红军故事口耳相传,长征精神熠熠生辉。遵义会议会址旁,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城市有了经济抓手和新增长点,老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三五”期间,遵义依托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在贵州率先整体脱贫。修建“组组通”公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乡村找到了致富新路。2020年,全市GDP总量达3720.05亿元,同比增长4.6%,10年间实现翻两番的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190元,年均增长8.3%。

积极融入发展大势,遵义全力推进以绿色食品工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化、以遵义都市圈建设为牵引的新型城镇化、以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突破口的旅游产业化,着力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为实现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新的传奇,在这座转折之城续写。

甘肃会宁:会师之地谱新篇

会师门,旧称西津门,会宁古城的西城门。青砖红墙的城楼前,如今红旗漫卷,苍松挺立。85年前,雀跃的红军战士从这里进城,热泪奔涌,紧紧相拥,会宁顿时成为红色海洋。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冲破数十万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围追堵截,爬雪山、过草地,克服艰难险阻,在会宁和将台堡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铁的意志,血的牺牲,换得伟大的会合……”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内,红军三大主力会合歌被反复高唱。一段段情谊、一个个故事,长征精神已经被深深镌刻在这片土地上,激励着贫瘠县城走上新的长征路,实现了华丽转身。

近年来,会宁县以“一河引领、两岸繁荣、三山增秀、四区联动”为城市发展战略总纲,建设实施了“三山一河一区一库一街五桥二十六条路”等城市项目,营造了天蓝、水清、山绿、城靓、景明、业兴的城市氛围。

在建设全国红色旅游名城的基础上,会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多元服务业。“十三五”期间,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828户13467 人,开展电商扶贫及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探索出了一条企业创新经营、个人踊跃参与、产业致富的新路子。

新的篇章,在这个会师之地谱写。

责任编辑:肖天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